360作文网

急救医生论文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急救医生论文范文

英文名称:ChinesePediatricEmergency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4912

国内刊号:11-5454/R

邮发代号:8-7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急救医生论文范文

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中,>90分达到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通过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不但可以提高患者抢救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素质,为急诊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门诊急诊护理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3-01

门诊急诊是抢救危重患者医务工作的第一线,通常急诊患者起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情较重,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门诊急救需要较高的医疗质量,而急救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以此为患者提供迅速、及时、高效的护理服务[1]。为此本文将探讨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的措施,尽最大努力抢救患者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门诊急诊患者,其中男143例,女97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2.3±2.4岁,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平均分为两组,行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诊疾病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措施如下:

1.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专业素质。专业急救理论及实践培训。组织护理人员统一进行专业急救理论及实践培训,拓宽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面,根据门诊急诊特点,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止血固定肢体、心肺复苏术、穿刺技术、急救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抢救技能,同时,也要掌握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库,对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登记记录,为临床抢救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2]。

1.2.2加强门诊急诊抢救。门诊急诊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急诊就诊范围,重视院前急救,强调时间观念,组织医护人员前往现场抢救,院前现场中初步对患者危情进行判断,同时院内建立“生命绿色通道”,强化急诊护理环节,立即送至手术室继续抢救,从而保证急诊救治的快速有效[3]。

1.2.3强化服务质量观念。坚持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中心的服务质量观念,为患者提供迅速、及时、高效的护理服务,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相关病史,用药禁忌等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抢救治疗资料,缩短患者抢救时间[4]。

1.2.4加强监护观察。因急诊患者发病时间短、病情严重、病程进展快,为此护理人员应通过现代监护仪器设备,从接诊到手术室抢救,再到术后入室观察期间,严密加强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症状的变化,并依照记录患者临床变化资料,为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5]。

1.2.5规范护理文书。

认真、准确、详细地记录门诊急诊期间患者的临床变化资料及相关所需资料,记录应用急诊药品的品种、剂量、时间等资料,以便统计和查对,以免出现医疗差错[6]。

1.3评定标准。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参照《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中,>90分达到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门诊急诊患者病情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而门诊急诊护士快速应急能力和娴熟的抢救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基础之一,通过急诊抢救,并配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7,8]。

3.1增强护理服务意识。

3.1.1加强应急反应速度。速度是门诊急诊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突出抢救生命至上的观念,因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在急诊中的应急反应速度,要求急救门诊护士要具备反应快、动作迅速、护理操作熟练、掌握急救医药及医疗器械的使用、加强医护之间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最有效的抢救护理方案等快速反应的素质[9]。

3.1.2树立院前急救意识。一有急诊任务,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好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在现场开展急救,为此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院前急救专业素质,并配合医生转运患者,在回院途中给予不间断给予心肺复苏、止血固定躯体等抢救措施[10]。

3.1.3加强监护意识。掌握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根据各种监护数据,并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患者临床变化情况的资料,为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1]。

3.2门诊急救流程及管理模式。

3.2.1建立“生命绿色通道”。门诊急诊中,需要快速抢救患者生命,为提高抢救质量,应建立“生命绿色通道”,强化急诊环节,将危重患者迅速推进抢救室后配合医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氧输液支持,并给予相应检查配合工作[12]。

3.2.2制定急、危、重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实施预案。总结每次急救护理的经验,制定面对急、危、重患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处理预案,并依照急救护理方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演练、考核。强化急救培训,提高抢救效率,规避抢救隐患,推动急救护理工作能有效开展。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行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中,>90分达到66.7%,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红艳,谭东.急诊病人的输液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5(14):281

[2]陈军.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识别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29):320

[3]翁淑贞.加强护理规范管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8,12(11):103

[4]汪东亮,孙明,金薇.提高急诊质量管理的“六个环节”[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1):158

[5]徐燕荣.对急诊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东南国防医药,2008,03(16):293

[6]王波.转变对急诊患者急救护理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3):285

[7]黄金姣.流程管理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蛇志,2012,01(26):134

[8]梁美英,罗银秋.急诊综合护理模式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意义[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02(6):279

[9]文美月,黄玉娟.门诊患者对急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02(16):198

[10]姚峥,刘力松,张育.人性化服务理念在门急诊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医院,2008,12(09):236

急救医生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珠海;院前急救;服务现状;对策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89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为挽回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为到院内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1]。作为院前急救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它的基本特点,从思想上到工作上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以便圆满完成院前急救任务[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珠海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濒临南海,与澳门陆路相通,拥有3个行政区,200万人口,7640平方公里的海滨城市。笔者所在市现行急救模式为单纯“指挥调度型”,是以市急救指挥中心为龙头,由全市20家医院和镇级卫生院为急救网络单位而形成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实行集中受理,统一调度,就近派车,专科出诊,患者选择的原则。全市从事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约700人,绝大部分为兼职人员[4]。

2008年1月-2010年12月珠海院前急救有效出车49880次,救治伤病员51658个,平均出车时间3.1min,超时出车率33.2%,平均反应时间14.2min,平均现场抢救时间为8.8min。

1.2方法通过整理数据、调查走访,召开访谈会等方式,将在院前急救活动中获得的成功范例和所发生的差错、事故、投诉、纠纷进行总结,总结其现状和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

2结果

珠海市院前急救主要程序基本符合院前急救服务需求。各急救分站院前急救程序相差不大,均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是对患者进行体检,再进行现场急救处理、转运和途中监护。统计显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基本能够快速出车,坚持急救操作常规,医护配合良好,未出现明显医疗差错,因急救医务人员行为不当引发投诉5宗。

经调查分析发现,珠海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院前急救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精益求精,造成院前急救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给急救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部分急救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造成上班时不能熟练完成较复杂的操作,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进而引发医患纠纷。另外部分急救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紧急抢救时手忙脚乱,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或抢救过程中讲一些与抢救无关的话和事;对患者家属拒绝接受的抢救治疗,没有及时签字而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院前急救病例及时性、准确性不够,如果发生医疗纠纷,这部分院前急救病例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主要影响因素为珠海市急救模式所限,无专职的院前急救队伍,急救人员缺乏系统的院前急救培训[4]。

由于部分患者及家属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或者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危重症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患者及家属易产生不良心境,导致过激行为,都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个因素。

3讨论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在急救现场的第一线,急救人员的形象素质、精神风貌能直接或间接体现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院前急救人员每天不断地为病情和需求千差万别的患者提供急救服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常需要急救人员及时快速做出反应,共同协作和密切配合,某一环节或某一个人的工作出现偏差,就可能影响整体工作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执行抢救任务中,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现场人尽收眼底。此时急救医务人员要胆大心细,操作稳重,抢救操作时娴熟有序,尽量不要显得慌乱,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同时应注重现场的气氛,态度温和,沉着冷静、有条不紊,注意讲话艺术,考虑患者情绪,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针对珠海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服务现状,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点中进行加强:(1)接到“120”派车指令后,争分夺秒进行协调、快速出车;(2)出车前和出车途中备齐急救物品,确保通讯畅通,途中可与120中心保持联系,了解病情最新变化,作好针对性准备,避免到达现场后的忙乱;(3)勤实践,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及设备,反复强化训练,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专业型急救人员[5];(4)培养协调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严格遵守急救操作原则,医护配合默契;(5)院前急救患者因其病种多,病情复杂,且由于救护车诊疗设备少,现场急救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诊断不能明确,这就需要加强患者转运途中监护,急救人员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患者进行监测;(6)院前急救的伤病员有相当一部分家属都不在现场,急救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安慰和心理指导。如患者被送到非出车医院,急救人员应与急诊科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病情交接,避免纠纷的发生[6-7];(7)出诊救护车返回急救分站后,出车急救人员应对车厢内器械物品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工作。每次执行完一次院前急救任务后,应及时补充消耗的一次性医疗耗材和药品,为下趟任务做好准备;(8)经常组织急救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了解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医患双方法律问题;(9)对患者家属拒绝接受的抢救治疗,要及时请患者家属在病历上签字;(10)进行急救操作后应及时做好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为患者到达医院做进一步诊治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一般情况下,院前急救病例应在每次完成急救任务后即刻完成。

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服务窗口,直接反应一个城市医疗文明现状[3]。这对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很高,除加强业务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外,还应参加各种形式的院前急救技术培训班,学习先进的院前急救技术和先进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拓展知识,开阔视野。120急救中心要加强组织院前急救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并分步实施,逐步实现珠海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服务规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2]关若珊.院前急救的特点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7,17(9):807-808.

[3]赵永春,张永利.院前急救医师必修教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4]梅文华,李力,沈向东,等.浅谈珠海市院前急救服务弊端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81-682.

[5]陈玉梅.基层医院在院前急救中应对救护分析[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l6(1):111.

[6]范锦.谈如何促进院前急救发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39-142.

  • 上一篇:急救基础知识培训范例(3篇)
  • 下一篇:<国有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