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小巷,有桂花,有桂花糕,还有那位老人。
小学六年级时,我每天的上学与放学,总要经过那条飘满桂花香的小巷。清晨与午后的阳光钻进桂花树中,我踮脚,便看见四片橘黄色的花瓣舒展,围着花蕊,桂花正娇小地开放着,一团团,一簇簇,躲在绿叶间,淡淡妆,微微笑。我仿佛浸泡在一个金灿灿,有清雅的花香,有温热的面香,缓缓升腾的梦中。三两只麻雀停在桂花树头上,它们是保安,是太喜欢这里的味道,还是在等什么呢?
走久了小巷,我发现有些人行色匆匆,有些人走得缓慢,还有一些人成了固定的风景。比如那个卖桂花糕的老人。大概是因地制宜吧,老人特地把桂花糕摊子摆在了两棵桂花树之间,让我有点分不清桂花是如何或桂花糕是否是真的桂花,两者混在一起,远远就能桂花十里遍地香。
老人经常穿着黑色的衣服,个高,瘦长,皮肤黑,表情严肃,没有生意的时候,他漆黑如墨的眼睛喜欢盯着过往的人,使得我离他远远的。但当我偶然看到老人把细碎的桂花糕撒在地上,麻雀飞来,欢跳着啄食时,他脸上洋溢着天真和煦的笑容,可是不久,他又恢复原状,板着脸。突然,他目光转来,注意到正在看他的我,我吓得拔腿就跑,好闻的桂花香气被我甩得老远老远
有一天放学,我实在是太饿了,闻到桂花糕的香味就走不动路了。于是,我鼓起勇气,走近老人那破旧的三轮车旁,只见有四叠蒸笼放在车上,车把手上挂着一块木板,刻着三个灰蒙蒙的字桂花糕。老人不像往常一样爱张望,他正坐在车边的小板凳上,看一本泛黄的书,我只看到演义二字,便低下头,快速地说:老板,拿一个桂花糕。
听到咚的一声,他揭开了蒸笼的木盖子,一股温湿的热气袭来,都是面香与淡淡的桂花香。一块钱,给,他给我手里塞了一个软软的热热的东西。我将攥在手心里的五元钱放在了木盖上。老人突然说话了,你就是经常在对面看我的小孩吧!我猛地一抬头,正好看到他那严肃的脸,我心里一惊,莫非他早就知道我在偷偷观察他?莫非他会劈头盖脸地骂我一顿?我手一抖,双腿发软,往后一退,拼命地往小巷出口跑。我边跑边听见吼声:停下,停下,穿蓝衣服的那个小孩,别跑!我又迈开大步,使劲跑,直到我听不见吼声时,才气喘吁吁地停下。
回到家里,我才想起桂花糕和五元钱都丢在老人那里了。第二天放学时,我低着头,离桂花糕摊子远远地走着。谁知有人突然从身后拽住了我,有声音在说:小同学,你没事吧?昨天我找你的钱和桂花糕,你都没拿!我转身,看见老人从口袋里掏出四个钢镚放在我的手心里,然后,他去蒸笼那边,拿了一个桂花糕递给我。我望着老人,阳光正好落在他的头顶上,老人满面笑容地看着我,并柔声地叮嘱,回家,注意安全!这时,一阵清风吹来,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桂花香,一份温暖住进了我的心里。
我咬了一口桂花糕,绵软的口感裹着桂花的清香,甜甜的。两旁的桂花树不知何时弥漫起了芬芳。
直到小学毕业,我每天放学都会去老人那里买一块桂花糕。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陌生与寒冷,总会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自轻盈自幽香,在记忆里暗地成长,吐着清芬。
那些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600字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15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15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精选15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作文15篇
窗外的雨细细地飘着,多肉静静地站着,不说话。偶尔微微几下颤动,像是紧憋着笑的人。它慵懒地趴在花盆里,叶片上星星点点是几滴露水,增添了它的妩媚。倒有些颇像唐朝的美人了。
真奇怪,我原来是不爱花的呀,是什么让我爱上它们的呢?
我抬起头,透过它们,看到的却是我记忆中的那朵芬芳。
我是什么时候遇见她的呢?
这是一家小小的花店,夹杂在几家理发店与衣店之间,像世俗中的一点明星。店外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盆花,四季常青,是街上一道风景。我不喜欢花,不喜欢它们的张扬,不喜欢它们什么用也没有还让人们争着去买。
我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老师叫我们带几盆花放到教室,美其名曰增添绿色,很倒霉,就抽到我了。
放学后,我径直走向那家花店,毕竟多次路过。远远地望去,那家门前摆满花的店最显眼,最朴素,一眼就看得出来。店主见我进来,抬起了头热情地招了招手,向我微笑。
在这之前,我从未进过店里,也从没见过她,她的形象有些模糊。但我依稀还记得,她是那么地和蔼又热情。她问我买什么花,我说,简单,朴实点的就行。我其实是想少付点钱,别买太贵的。
她熟练地拔开面前的几盆花,从架子上面轻轻捧起一盆绿色的花——但我不知道这是花还是草,也不知道名字,更不屑去询问,只是接过她手中的花,匆匆付了钱,把它放进随身的塑料袋里。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塑料袋有几年了,只知道我一转身,袋子就裂了——可能早裂了。袋里那盆不知名的花掉在地上,砸出心疼的声音,泥土溅出老远。店主闻声走了出来,惊呼一声,急忙蹲下捧起地上的那棵花。我尴尬地站在一边,不知该说些什么。店主慢慢站了起来,手里轻轻托着那棵可怜的花,像对待不小心受伤了的可怜的孩子一样,说:“这棵还活着,只是这边叶子有些裂了,你等着,我拿盆新的给你。”我心想,她不会是想多收点钱吧?但我也不好意思待在外边,跟着进了店。这时才仔细观察这家花店。花店面积不足三十平方米,但光花就占了三分之二,两旁都是花架,架上五颜六色百花盛开,花店最后有一个小柜台,在上面也放了几盆多肉。店主已经又拿好一盆花出来,我无声地接过,掏出钱包准备付钱,她却拦住了我:“你不是付过了吗?”“可是……之前那一盆……。”“只当那一盆不好,我换了一盆给你罢了。”她朝我笑了笑,然后指着这家店兴奋地说:“这里是我的家,这些花都是我的孩子,我精心培育了它们。将它们卖出去,希望能让不爱花的人爱上它们,让爱花的人能欣赏它们,我坚信,我精心培育的花儿一定会带给人们以芬芳的!”
店外的花挨挨挤挤,有知名的,不知名的,色彩缤纷,夹杂在一起,是街上最绚丽的风景。它们就像一同玩耍,笑笑呵呵的姑娘们,无忧无虑,散发出青春的芬芳。
她去哪了呢?
店还是原来的店,花还是原来的花,可人面早就不知何处去了。我不知道她的名字,父母也没问。但我同样坚信她无论走到哪里,就能将花的种子带到哪里,去给其它人以美好,以芬芳。她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和花一起,散出芬芳。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题记
前言
翻开记忆的相册,拭去些许的灰尘,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映入眼帘。这些珍藏在记忆中的美好点滴,是流淌在我身上的血液,铭刻于我心头的珍宝。尽管时光荏苒,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永远不变的是这片深藏在记忆中的芬芳。
温暖的臂弯
幼儿时,我是在外婆的臂弯里长大的。伴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一缕缕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了炕上一大一小两个人身上。小人儿紧紧依偎着外婆,外婆则缓缓地将已经被枕麻了的胳膊从小脑袋下抽出来,轻轻地又把被子又掖了掖,穿上外套。她怕惊醒了那个熟睡的、嘴边带着淡淡微笑的小人儿。谁知道一转身,那个小人儿却醒了,外婆看到了那双满是好奇的澄澈的眼睛。然后,她继续微笑着为我穿好衣服,将我放在垫着小被子的篮子里裹好,然后把篮子放在厨房的地上。外婆便开始忙活起来了,我也不吵闹,只是抬起脑袋跟随着外婆的身影。外婆却要时常不放心地看我一眼,导致哪怕做饭如此熟练的外婆也不小心地放错了材料。这便是三岁的我与外婆。
瓜田的眼泪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随着一阵阵瓜的清香,感受着不断攀升的温度,迎来了生机勃勃的夏天。外婆握着篮子和小板凳,牵着蹦蹦跳跳的我,一起去瓜地。
道边与瓜地之间一米多远的壕沟对于小小的我来说简直就像一道天坠一样。外婆便先把东西放下,抱起我把我送到对岸。这一刻让我顿时觉得外婆好像一个巨人。外婆再三叮嘱我不要乱跑,就取了东西回来。
一开始我还守在外婆身边,悄悄地看着脚下的瓜,不一会儿就撒丫子随着蜻蜓到处跑了。跑累了就坐在小板凳上,眼睛紧盯着地上的蚂蚁。一旦他们爬到瓜上,就拿着刚掰的武器将他们赶出我的地盘。可是当看到一个虫子爬到瓜上时,我还是哇的一声大哭出来。外婆急急忙忙地赶过来,把虫子赶走后,我用手抹着眼泪。外婆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替我擦了擦,笑道,这一抹都变成小花猫了,又引来我咯咯咯的笑声。
微风轻拂,掠过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大小两个身影,倾听到了一串串欢声笑语。
甜甜的味蕾
外婆门前的柳树一点点长高,我也渐渐高过了外婆。或许外婆不如我小时候那样的高大了,可我还是喜欢缠在外婆身边,喜欢外婆身边那种令人安心的感觉,喜欢让外婆给我做最爱吃的菜:红烧豆腐、清蒸鲈鱼、大盆花菜、西红柿炒鸡蛋
每次还没有出锅子,家里就弥漫了饭菜的香味,让我垂涎三尺。我就陈外婆不注意,用手去抓自己喜欢吃的鸡块。“打你,小馋猫!”这时的外婆,忙着炒菜,顾及不到我,换来外婆几句笑着的嗔怪。然后外婆就笑容可掬的,看着我大快朵颐地吃完。我呢,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再满足地打一个饱嗝,于是刚吃完的各种菜的香味,在嘴巴里面回响,真是唇齿留香啊。
后记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我不禁潸然泪下,哼唱起来《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时间不停地奔跑,它带走了枯黄的树叶,带走了枝头艳丽的花朵,带走了外婆的那头青丝。但是他也只能带走这些有形的东西,他带不走当初的简单快乐,带不走当初独特的经历,更带不走外婆对我浓浓的爱。
外婆的爱,点点滴滴都是爱,它们就像是在我记忆里盛开的一朵朵鲜花,盛开在我记忆的深处,成为我记忆里永久的芬芳。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记忆里的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记忆里的一缕芬芳。而对于我来说,那在冬天盛开的傲骨寒梅,则是记忆里一缕别样的芬芳。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那次到乡下拜年,我走在那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时有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我一路牵着香味去寻找芬芳的“源头”,终于在一户人家前找到了那可爱而傲骨的花儿,走近一瞧,啊,果然是梅花!这真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啊!
看着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国画大师徐悲鸿的经历:他在20岁时就已成名,被法国犹太富翁看中,专邀他去画像,在优厚的待遇面前,他断然拒绝,保持了“江南布衣”的本色。在赴法留学期间,他遭到了洋学生的歧视,被诬为“生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徐悲鸿面对挑衅,义正言辞地予以回击,并以虚心好学的态度换来了一个个优异成绩,折服了对方。回国后,徐悲鸿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也不为政治上的高压所屈服,坚决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他的人生历经风雪,历经严寒,却让自己开成一朵馥郁的梅花,在史册中散发出芬芳。他这朵“梅花”,这根“傲骨”,让我折服。
梅花那顽强不屈的精神更令我赞叹。自古以来,它和松、竹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这充分体现了梅花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这,不正是人们要学习的吗?这一缕寒梅的芬芳,珍藏在我的记忆之中。
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而对于我来说,母亲亲手熬制的橘子茶,也是一缕别样的芬芳。
在记忆中,那是冬天里一个很寒冷的下午,我生病了,发着高烧,去了医院,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正当家人束手无策时,不知母亲从什么地方弄来了这么一个药方:用橘子皮、橘子肉和水在一起熬,能清热解毒。
于是,母亲就顶着寒风出门,东奔西跑地找来材料,然后剥下橘子皮,将橘子的皮肉一股脑地倒进锅里,咕嘟咕嘟地熬上半天,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橘子的清香,那香味像一只柔柔的手,轻轻地拍打着我,将我全身的疼痛打成粉末,渐渐消失。母亲就一直在旁边守着,不停用勺子搅动,嘴里还似乎不断念着什么。一锅橘子水熬得只剩半锅了,母亲就将橘子水舀在碗里,用扇子轻轻扇着,等橘子水温热后就端去给我喝。
也许是我那个时候烧糊涂了,也许是我那个时候太想退烧了,总之,我一口气把橘子茶“闷”了下去。那橘子茶带着淡淡的苦味,却又带着浓浓的香甜,它缓缓流过咽喉,滋润着心田,我感觉心中干裂的土地,被一场春雨淋过,每一个毛孔里都有着力量在流动。我咂咂嘴,细细品味那唇齿之间的淡淡芬芳,然后沉沉睡去。第二天一醒,除了嘴中浓浓的香味,病痛已烟消云散。从此以后,每当我看到橘子,口腔鼻腔里就又会不由自主地升腾起那浓浓的甜香,眼前又出现母亲那柔和慈祥的眼神,心情就会像秋天无风的湖面一样平静。
这些芬芳,我会一直留在心中,温暖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