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中经常可以见到孩子不会穿鞋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和文具,有的甚至连文具盒都打不开,很容易受到同学嘲笑而造成心理压力。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帮孩子一起寻找原因,事后可以和孩子交流解决事情的心得体会等等。
这样的“模拟常规训练”包括上学带齐学习用品,准时到校;听到铃声响走进课堂,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把书包放进课桌里;老师来到教室时,起立向老师问好;上课注意听讲,发言先举手等,反复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学会介绍自己,会写自己的名字、电话号码;记得家庭地址、父母单位、生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学个人档案,让老师看到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和家校共育的希望。
幼儿园里尽管也有很多规则,但是相对宽松。进入小学可不一样了,孩子们需要遵守更多的学校规则、社交规则等等。
这个暑期,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比如遇人打招呼、犯错后要真诚道歉、饭前饭后洗手等等,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并且这些规定家庭成员应该全都遵守,让孩子逐渐理解并持之以恒去做。
入学后,孩子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应该首要关注的事,比如游戏安全,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接送安全,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饮食卫生安全,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等。
特别要关照孩子,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
小学和幼儿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从以玩为主过渡到开始进入正规化的学习,班级里也不再是好几个老师带着二三十个孩子玩儿,诸多的变化首先引起的是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所以,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是第一关也是重要的一关。
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怎样对待上学,可以经常以正面性的语言描述小学的生活,有条件的话,带孩子到小学里面转一转,提前熟悉下校园环境。
幼儿园里,老师更像是妈妈,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但是小学里,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多围绕在教学内容、课堂纪律、课后作业这些方面。
在暑假,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还要鼓励孩子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