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糖果》
游戏目标:锻炼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培养孩子认知和分辨能力。
游戏材料:若干糖果、珠子或球、盘子、空瓶子。
游戏过程:孩子喜欢吃的糖果若干,与糖果大小相似的珠子或球若干。空瓶子一个。
将糖果和珠子混在一起放在一个盘里,鼓励孩子把糖果和珠子区分出来,将糖果(或珠子)用手挑出来放入空瓶子里。挑完后盖上瓶盖,摇晃瓶子。让孩子倾听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练习走直线》
游戏重点:平衡感、想象力。
适合年龄:1~3岁
游戏玩法:家长可以用胶带在地板上黏贴出各种路线图,可以是直的,折线的、弯曲的、甚至错综复杂的。让宝宝沿着线条走,家长可以赋予一些情景,例如直直的是公路,曲折的是盘山路,曲线的是河边小路等等,让宝宝在想象的情境中玩游戏更有趣味性,比如让宝宝尝试开着小车去“爬山”。大点的宝宝,还可以让他们在不同的地方放置“宝藏”,开启一段寻宝之旅。
游戏解读:沿线走是简单的锻炼宝宝平衡感的游戏,家长可以用各种方式来玩,在室内用胶带,在户外可以用粉笔。实在没有工具,户外的花坛、马路牙、家里的沙发、床边都会成为宝宝玩“平衡游戏”的道具。
《听声找物》
爸妈们先准备这些:铃铛、豆子、小球、小木棍等,易拉罐、胶条。
家长和宝宝一起把铃铛、豆子、小球、小木棍等,分别放入不同的易拉罐内,用胶条封口。每放一种让宝宝摇一摇,听一听它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打乱易拉罐放置顺序,让宝宝找一找,小铃铛在哪里,豆子在哪里……再倒出来看看对不对,引导宝宝通过声音来判断。
在家里,家长可引导孩子敲一敲家里的物品;带着宝宝外出时,听一听街上的汽车声、公园里的鸟叫声,充分感受各种声音。
《多和少》
游戏目标:学习感知物品的多和少
游戏材料:实物若干
游戏过程:
爸爸妈妈看看家里有啥可以区分多和少的材料都行,不一定非要是水果or糖果。
第一步,爸爸妈妈先放一个苹果在桌子上,告诉宝宝“这是一个苹果。”
第二步,爸爸妈妈可以再拿5个苹果,将它们堆在一起,告诉宝宝“这些是许多苹果。”
第三步,要开始提问啦,爸爸妈妈可以问“宝宝,你仔细看,现在这两边的苹果哪边多,那边少呢?”让宝宝自己指认,如果宝宝答不出来,爸爸妈妈可拉着宝宝的手,边指边说:“这是多的,那是少的。”
《迷你保龄球》
家长们准备一些空的塑料瓶或者空罐子,1个小皮球,玩具小汽车1个;然后把塑料瓶或者空罐子堆放在一起。
家长先给孩子示范如何投球能把瓶子击倒,然后和孩子轮流来投球,鼓励孩子观察投掷动作和瓶子倒下之间的关系。
当孩子学会投球之后,增加游戏难度,鼓励孩子把瓶子叠高,再投。还可以引入小汽车,增加游戏趣味性和难度,启动小汽车击倒瓶子。游戏结束时,鼓励宝宝帮忙收拾散乱的瓶子。
这个游戏能锻炼宝宝的大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智能,还可以增进宝宝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少了什么?》
游戏目标:发展观察力、记忆力
游戏材料:实物若干
游戏过程: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水果是他们感兴趣,且健康的食物,所以我们的游戏多用水果来当材料哦。
又要摆地摊了,这次还是水果摊,不过老板换成爸爸了。
妈妈带着宝贝来水果摊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一边看一边让宝宝自己说,加深印象,培养观察力。
这时,妈妈说忘记带钱了,要取了再回来买,拉着宝宝离开一小会。这时爸爸偷偷藏起一个水果。
妈妈带着宝宝回来后,故意问宝宝“你看看什么不见了?”让宝宝想一想是什么水果不见了,并引导宝宝说出“**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