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论语心得体会(16篇)

栏目:办公写作

论语心得体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对这句经典的理解就是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

我家有一台老式缝纫机,又破又沉,每次搬家母亲都要带着摆到屋里,说要是做点儿活方便,缝纫机和家里的家具非常不协调,家里又没什么缝纫活儿,所以我多次动员她扔掉,未果。后来有一次聊天,母亲说起她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七个,还有奶奶需要赡养,全家只有姥爷一个人上班,收入不够生活开支,所以姥姥为贴补家用在港务局缝纫社打工,厚重的工作服每天要做六套,作为家中老大,母亲早早学会缝纫帮助姥姥,之所以舍不得扔掉缝纫机,也是为了怀念姥姥和那旧日的时光。听到这里我很惭愧,我也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儿子出生时穿过的小袜子我都收藏了二十年,还不舍得送人或丢掉。自己可以怀旧,却不能接受母亲怀旧,这是多么自私的行为。上星期家里调换了一下家具位置,又挪动那台老式缝纫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里非常平静,不再像以前那样看着它不顺眼了。

学习《论语》,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踏踏实实地践行这句经典,与人相处时时注意换位思考,在生活中充分体谅别人的感受,与他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就会变得越来越融洽。

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诚然,经过两千多年历史淬炼的经典著作值得一代代人去重温,去阅读赏鉴。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今天学习它,研究它,非但不是开倒车,而是去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以新的观念去理解它,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指点迷津。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论语》就如一枚芬芳馥郁的鲜花等待着我们去采撷,去细细的品味它蕴含的芬芳。品读《论语》,感悟这其中的文化精髓,就如同一缕清风,轻轻拂去我们心灵的尘土,让我们能够明白,世界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所以,我们必须“诚意、正心、修身”,提升精神文化层次和素养,使自己人格健全,成为一个不忧不惑不惧的君子,在金钱、荣誉、地位面前能够守住自己,战胜自己,耐得住寂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承担起家庭、单位和社会的.责任,才能真正享受到心灵的快乐。

学习《论语》,就是洗涤我们的思想浮尘,升华我们的道德因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因此加强学习是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在认真读书的同时并进行思考,即“学以治之,思以精之”。学习的核心就是一个“悟”字,即自我磨炼、自我思考、自我循环、自我完善。能“悟”,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做任何事才能事半功倍。

学习《论语》让我领悟到人生要做到“言寡尤,行寡悔”般淡定从容,要做到心灵的勇敢,要让生命提升效率、泛出光芒。手捧一颗心来,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岗位,永远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力拼搏,演绎精彩。

19.论语心得体会九

有幸在这次班主任培训中,更加系统的接触到了《论语》。名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全书共16000字左右。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位当之无愧的“万世师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也要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我们要做到“学而不已,阖棺而止。”

在论语中,我读到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都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我读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看到了古人的谦逊有礼,以及学习的态度。人无完人,看到他人的优点、闪光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终将踏上铺满鲜花成功的道路!我读到了:“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充满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才能顶峰相见。我读到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是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学会不断改变自己,才能够突破自我,战胜自我!我读到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保持对于学习的态度,学生具有向师性,我们要言传身教。自身做好示范性。我读到了“我得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读完论语全篇,是学习的开始而不应该是学习的结束,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使命。

12.论语心得体会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来自《论语》这本书。但是你真的理解了吗?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以后,再来温习,不是很欢乐吗?有远方的朋友赶来相聚,不是很欢乐吗?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道理也在论语中体现了,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讲,父母在时,不能远游,出去时要告知父母方向……

自从我学习了《论语》以后,我有了许多生活上的进步;每天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孝顺父母……虽然孔子所说的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是却比以前做得更好了。论语就像我的一面镜子,我自己是怎样做的,孔子是怎样要求的,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

现代人整天只知道拼命的赚钱,连父母都不管了。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你不尊敬老人,那你养的动物就和你养的老人没什么区别了。

《论语》反映出了古代文化学的缩影,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古代的人,古代的事,古代的文化。曾子曰:“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便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每天就应该向曾子这样去反省自己,然后为自己立一个目标,才能有进步。

《论语》这本书,让我懂得的道理远不止这些……

14.论语心得体会四

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虽然他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中,他的启发式教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就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一样,启发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让学生经历这个推导过程,那么往后知识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告诉孩子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学习,反而会带给他们很多困惑。

教育要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当今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脉相承,可以更好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时刻做到把握适当时机、因势利导,且循序渐进。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备课充分,更应结合新课标,把科学的教法运用到教学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以及他的再传弟子所编撰的,这本书里记录了许多道理,是一本语录体的书籍。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粗看一眼,与其他语录体的书籍似乎没有太大差别。但当我细细阅读,逐字逐句地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后,我发现,读了论语的人不愧发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感慨。

孔子注重“孝”,所以孝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不仅仅要赡养父母更要孝敬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孝。在学习方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注重一种虚心求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又向后翻了一页,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意是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之后萎谢的道理。是啊,人生亦是如此。只有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发现一个人珍贵的品质。我合上书,仅仅是粗糙地扫了几眼但这几句话就已经令我受益匪浅。论语告诉我们了学习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更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哲理。论语好似一位长者,带领着我们学习人生的哲理,论语好似一壶美酒,只需品尝一口,就让你身陷其中无法自拔,令人回味无穷……

20.论语心得体会十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经典之一。孔子作为我国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论语》是孔子及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他有仁心,有达济天下的仁心。他追求真理,传播真理,他是一个心灵光明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在灵璧县韦集中心校组织的第一期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与体会。

一、教师的形象

作为教师,言行是重要的。学生处于模仿期,他们没有完整的价值观,他们只知道要向老师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老师的言行举止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形象。

二、治学态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论语•里仁篇》。见到比自己好的就要向他学习;见到比自己差的就要反省自己。作为教师要有学习精神,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篇》。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己,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汲取营养。

三、教育指导思想

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内涵是:任何人我都可给他以教育,不分贵贱、庶鄙等界限,使教育及于平民,从而实现教育的人人平等。这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目的就是要求受教育者的起点平等,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愉快生活、学习、成长,让人人都能成才。作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我认为《论语》一书可以说是凝聚了道德与智慧的百科全书,与其说它是一部书,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位正直、坦率、宽容的智者友人。希望自己在知行合一中遇到更好的自己,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并逐渐抵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境界吧!

11.论语心得体会一

“闭上眼用自己的道德与良心来感知这个世界,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梦想,做品德高尚的人。”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论语》就如我成长路上的明灯,给在黑暗中徘徊的我一点光亮,给心灵一点开阔。

我总是忧虑、困惑、不安,于那复杂的人性、交际,于那社会的'黑暗与光明,于那前途的未知渺茫,我在寻找一种真理,抑或是信仰,为了一种不流于俗的人生。这太诗意。物欲横飞的年代,普遍趋同的价值观,追求效益的生活方式,金钱至上的成功学,人们的精神家园荒芜一片。我未踏入社会,身在校园也深感这一趋势之猛,觉得也终将不会免于随波逐流。因为不安,独树一帜就有危险感,本就没有安全感可言,因此独步之日艰难又漫漫。

尽管现实险峻,但还是不想放弃,就像孔子面临当时道德世风同样不好的社会,即使各国都不接纳、认可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还是以一颗海纳百川的心去包容这个世界,用爱和这个世界和解,不管他人怎样,以一身正气去做一名正人君子。“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开始学习论语,我一直深有感触: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心太狭小。孔子对待一切不仁不义之人之事,纵然生气,但都不至于将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而是用宽容的心,仁厚的爱去和他们和解,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是教化无数人的先圣的原因。

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有的谈怎样做人、有的谈怎样学习……语言精炼,含义丰富,其中许多语句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子的必读书,而且也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必读书。我刚开始读的时候,有许多语句都不理解。经奶奶讲解后,我总结归纳了以下两点:

一、做人要讲诚信,正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在告诫我们,与人做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要守信用;做人要明是非,正如孔子所说:”为人者能好人,能恶人。“这是在告诫我们,要公正的、合乎标准的喜欢一个人,或憎恶一个人;做人要懂礼节,正如有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这是在告诫我们,做事要达到和谐的目的,必须正确应用礼节;做人要谦虚,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在告诫我们,应当谦虚、谨慎,多向别人学习。

二、学习要有好的方法,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这是在告诫我们,学习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学习态度上,正如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在告诫我们,在学习上更应当要实事求是。

经过学习《论语》,我觉得自己在各方面和和孔子及其弟子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应当以《论语》为自己的座右铭,使自己的品德、行为、学习不断提高。

论语心得体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这是我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读起这些,我都会赞叹经典的中国文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在路上,他们身上必定有值得我效仿的地方,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教导我们虚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看见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要向他学习;看见别人做得不好的时候,也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缺点。

如果我们没有虚心精神,自己只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听别人的意见,那我们就不会进步,只能停留在原地,时间一长,你就会退步,成功的几率会越来越小,失败的几率会越来越大,这样一来,你也跟一两岁小孩没什么两样了。

这样的道理,都是《论语》这本书教给我的。《论语》这本书是一些简短的句子合成的,但这简短的句子却深含了意义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该怎么去做,怎么去面对。但有些话,却要结合实际来理解。

比如说,《论语》里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意思是,当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是他还坚持父亲在世时的行为准则,就可以称他为一个有孝心的人。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历史在发展,人们的言行举止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你的父母如果是一个小偷,按照这个道理,你要继承父母,做一个小偷,那这一定是好的吗?不是的,因为你继承的是坏的,不善的,这样对自己不好,对自己的家庭也不好。

对自己不好的是,你可能因此会进监狱、坐牢,和一些坏人关在一起。这样,你有可能会变得更坏,做更多坏事。

对自己家庭不好的是:一,你的家人会非常伤心,渐渐跟你疏远,不再跟你在一起了。二,你的孩子有可能会跟你一样做一个小偷,这样下来,你的子子孙孙都会变成小偷。

所以,我们要多看书,多知道更多的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少犯错误,更快进步了!

一则童话犹如一幅画卷,赏心悦目;一个故事犹如一汪清泉,澄净人心;一本好书柔如一阵清风,放飞思绪。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在传弟子编嗊二成,是一本为语录体的书。还有许多的名词出自这里。比如说:温故而知新、欲速则不达、文质彬彬等……

读完这本书,我领会到了许多小人和君子之间的差别,书中写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还有许多关于仁的道理: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见仁,智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还告诉我们许多生活上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还告诉了我们许多学习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这本书,记录了太多太多的做人的道理,我还要继续努力研究,去更深入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这本书非常棒,也希望朋友们也读一读这一本精彩、充满知识的书,多从书中继续点知识的营养。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13.论语心得体会三

读了《论语》一书之后,我更由衷地敬佩孔子。《论语》教会了我好多做人道理。

近些年,也许是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信而这自信过了“度”变成了骄傲,自负。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们高高的抬着头,自信满满的样子,从不轻易向别人请教问题。

《论语》中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及“默尔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充分的表现出了孔子的谦虚。

根据史实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曾向顽童请教问题。可见,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博学的孔子,还需新的向别人求教,谦虚地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那么,骄傲自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对《论语》的学习领悟出什么道理,低下高傲的头呢?

谦虚是一种美德,通过学习《论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谦虚的内涵。

《论语》不愧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我听说现在台湾流行一种“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论语》,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论语》中很多孔子的教授的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习《论语》,能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这并不落伍,正如儒家所认为的,真正的人才,“德”是第一位的',比才华更重要,有了“德”又有才的人才能造福国家,反之,德行不够只能是祸害。

读过《论语》,我更加觉得德行的重要,培养好的品德,学会做人,谦虚,不自满。这样不但自己,对国家也是一种福。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多读一些像《论语》这样的书。

18.论语心得体会八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学习了半个学期的《中华元典导读》课和阅读了《论语》这部书后,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儒学的根,即孔子的《论语》说起。《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道德的较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5.论语心得体会五

《论语》是人生之道,必读之本。

学,是孔子教书的首要。每一个人不论他是职位高低贵贱,只要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如今成为一种摆设。如果我们觉得像别人请教问题就低人一等,那我们这样的学习态度永远也学不好。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动,不卑不亢的态度去请教,来达到学习的态目的。

学会了学习,学到了知识,接下来就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正处。不要让知识去支配我们,不要做一个被动者,同时也要学会改变,让学习的.知识,智慧,品德融为一体!

我们还要善于反省自己,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说了没有做了没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是不是也去说了也去做了!我们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觉得这点对我影响很大!

孔子还有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种思想。新东方总裁俞洪敏的成就就得益于他的众多朋友的支持,而这些朋友的支持就来自俞洪敏在大学时期的乐于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时候他的朋友就从世界各处纷至沓来,成就了新东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浅的阅读可能都不能体会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论语》告诉我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智慧、有诚信的人,一个守恒的、内心忠诚的人,这样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世间!

17.论语心得体会七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开创人。《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言论,论述了做人、治学、为政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经典。宋朝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天我们学习《论语》这部著作,对我们成人、成才有着很好的教益和帮助。

在做人方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是说,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出门在外要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对人要有爱心,要亲近有道德的人,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爱心、守信用的人。

在治学方面,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我们的学习态度要端正,要谦虚谨慎、勤学好问。“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上要讲究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温习、思考,这样,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论语》这部著作内容丰富,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我们经常阅读,受圣贤智慧的启迪,将会终身受益。大家都来读一读《论语》吧!

论语心得体会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一问一答中,向人们传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纵然历经千年,孔子及其弟子向世人传达的智慧依然能从《论语》中读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前上学时为了考试而背诵论语十则,却并不是真正理解论语中的意思。现在再读论语,发现“古人诚不我欺”,《论语》中的言论同样适用我们现在的生活。毕竟“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时间不待人,人生世事变化无常,一定要珍惜当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也是快乐的事情,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会怨恨恼怒,豁达又快乐。教我们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孔子对弟子因材施教,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人,答疑也会有所不同。同一句话,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体会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16.论语心得体会六

创作论语的意义在于教人如何做人。里面有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弟子在父母面前孝顺父母;出门要服从老师,言行要谨慎,诚实可信,沉默寡言,广泛爱人,亲近仁者。这样练习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要学习文献知识。与这些相比,我对尊重长辈的做法并不是很好:我经常在长辈给我建议后走自己的路。比如父母让我不玩,但我还是偏玩。我应该听从长辈的要求,按照长辈的要求去做。

论语中还提到:曾子说:五日三省五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朋友,不相信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反思自己很多次,是不是尽力为别人做事?和朋友交往诚实可信吗?老师教我的'学习复习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一直反思自己,反思有这些,还有其他内容。比如反思自己浪费时间吗?做坏事吗?长辈要做自己的事吗?

我有个人经历:有一次,我妈妈出去做作业,让我完成作业。当我做作业时,我写了一会儿,做了其他事情。我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没有珍惜时间。我应该意识到我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我在生活中浪费了这些时间。

读完《论语》后,我发现我有很多地方没有在论语中说。我必须采取行动,努力纠正论语的内容,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 上一篇:暑假乐趣作文作文(精选4篇)
  • 下一篇:部门与工作计划(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