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党的生日前一天,我们怀着缅怀先烈的无比敬仰之情,去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坐落在盐城市建军东路北侧,此馆是国内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四军抗战史的综合性纪念馆。该馆共分为群雕、碑林、展厅、园林四个景区,占地一百多亩。随着时间的推移,馆藏的图片、文物、史物、音像资料,工艺美术品等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认为新四军馆也将成为未来古迹。我们首先参观雕塑区。雕塑区位于纪念馆广场东南西侧。两组高五米、长七米的用红色花岗石雕刻的组合群像,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的场景。接着,我们穿过碑林区。群雕区桥头两旁各有一座用汉白玉雕成的少先队员塑像,体现了邓小平的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着:你们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血换来的题词精神。广场中央耸立着李先念题写碑名的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碑前雕塑着一战士左肩背着长枪,右手执着铜号,昂首挺立,吹着东进序曲。碑两侧的碑廊分别陈列着老一辈革命家、全国三十个省市、市、区和港澳台知名书法家的石刻作品120余块。他们歌颂了新四军的丰功伟绩。既是革命传统的教材,又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我们主要参观了展览大厅。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建筑,造型体现新四军的四字,正面上方东、西各有一幅新四军盐城重建军部和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的花岗石阴雕画。醒目的蓝白相间的N4A臂章图案,镶嵌在展厅的正门上方,两侧旗形的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展厅内陈列着较为完整、系统的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史料和文物,分六个展厅展出了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根据国共双方协定,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挺进华中奋起抗战。
历经皖南事变等重大考验,坚持斗争,不断发展壮大,直到抗战胜利,以及后来新四军与山东地区八路军等人民武装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继续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而英勇战斗的光辉历史。纪念馆各展厅根据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陈列手段,反映的内容是新四军各师及其抗日根据地的活动情况,尤其是每个师都有一面寓丰碑之意的石质浮雕旗帜,形成整齐统一的格调。各展区板块均以长城的墙体为背景,既象征着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在烽火岁月的浴血坚持,又与第一展厅以长城造型相呼应,使总体布局相一致,寓意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质。馆内在新四军各师的展览内容中增设了有特殊或重大意义的场景,例如,反映新四军陈毅军长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为革命事业而舍家弃子的大型超写实雕塑《陈毅托子》;反映一师反击日伪清乡扫荡的火烧竹篱笆战役;反映四师在黄桥保卫战中提放韩德勤的统战工作;反映六师深入江南敌后的阳澄烽火事迹等。这些都为宣传新四军作为华中地区抗日中流砥柱的历史功勋起到了特殊的宣传效果。而将帅馆展区则陈列着340位从新四军成长起来、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我军高级将领的生平照片。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新四军历史资料馆、音像馆和书画馆,大家都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斜阳西下,倦鸟归林。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放眼望去,在这片先辈们曾经奉献出鲜血和生命的热土上,雄壮的《新四军军歌》始终萦绕耳边,挥之不去。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歌声回荡在江淮大地,激扬在天地之间,唱出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与敌人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历史必然!
我们要大力弘扬新四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大力弘扬新四军艰苦奋斗,团结拼搏,不畏困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于我们今天更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具有重大历史启示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创造国家发展的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远远地望着新四军纪念馆,即使轮廓模糊,仍然透着它的肃穆庄严。一点点走近,敬畏和钦佩油然而生,我知道,我在靠近一段光荣的历史,走近一段峥嵘的岁月。
广场上的那尊吹号角的战士塑像气宇轩昂。他似乎在吹颂着骁勇将士的精神,吹奏革命胜利的凯歌,炯炯的眼神望向天际,瞭望着美好新生活的曙光。其后是一座雄伟的纪念碑,上面的题字和碑文苍穹有力,无不镌刻出对过往烈士的哀悼和怀念。
我带着无比的敬重之情,走进了纪念馆的展厅。以新四军抗日为主题的雕塑气势恢宏,彰显着战士们在抗战疆场中冲锋陷阵的无畏、团结一心的风范。情不自禁地,感动氤氲了每个细胞,是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他们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创造了我们的和谐与安定。
新四军的建立和辉煌战绩,为成功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战场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看着玻璃柜里摆列的各式枪械武器,我仿佛嗅到了战争的味道,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新四军在艰难的条件下创建了横跨五省包括八个战略区的抗日民主基据地,形成与华北八路军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即使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即使没有优越的物质基础,他们凭借睿智与英勇成为战场的主人。解放和独立的念想在他们脑海回荡,无论多么辛酸苦楚,他们都坚定地前进着,无私地为着国家,为着人民。这样的胸襟和情怀,如今的我们都褪去了许多。物质横流的社会,几乎被利益、权利冲昏了头脑,迷失了本心,大步亦趋的朝着金字塔的顶端攀爬。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关注国家时事,有多少肯放下利益为社会文明奋斗,有多少人愿挺出胸膛为国家之需牺牲我们不该这样冷漠,铁军浓烈的爱国精神应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
一张张黑白照片里有微笑、有泪水、有血腥、有幸福积淀着历史的年轮,记录着最真实的过往。通过每一个画面,我尝试着揣摩军人们当时的情感和思绪所想。将照片串接起来,我好像也站在了那片土地之上,感受到那份战争的紧张。看着战士们用过的生活用品,心疼的感觉像海浪般起伏着漫上心房。他们用着最简陋的用品,却为我们创造着最安定的祖国。回想到皖南事变国民党对新四军战士的肆意杀害,便愤恨他们的冷酷无情、惨无人道。然而,共产党迅速重建了新四军军部,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取消新四军的图谋,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因为他们,才有今天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