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1、壬戌(rénxū):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3、徐:缓缓地。
4、兴:起。
5、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6、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7、窈窕(yǎotiǎ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8、少焉:一会儿。
9、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0、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横贯江面。
11、“纵一苇”二句: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
12、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
13、遗世:离开尘世。
14、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15、扣舷(xiá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16、桂棹(zhào)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
17、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18、渺渺:悠远的样子。
19、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20、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和:同声相应,唱和。
21、怨:哀怨。慕:眷恋。
22、余音:尾声。袅袅(niǎ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3、缕:细丝。
24、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25、嫠(lí)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
26、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27、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28、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29、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30、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31、缪(liáo):通“缭”,盘绕。
32、郁:茂盛的样子。
33、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34、“方其”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35、舳舻(zhúlú):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36、酾(shī)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37、横槊(shuò):横执长矛。槊,长矛。
38、侣:以……为伴侣,这里为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39、扁(piān)舟:小舟。
40、匏(páo)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
41、寄:寓托。蜉蝣(fú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42、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43、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44、长终:至于永远。
45、骤:一下子,很轻易地。
46、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47、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
48、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49、卒:终。消长:增减。
50、曾(zēng)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连……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1、是: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无穷无尽的宝藏。
52、适:享用。《释典》谓六识以六人为养,其养也胥谓之食,目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口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意以法为食。清风明月,耳得成声,目遇成色。故曰“共食”。易以“共适”,则意味索然。当时有问轼“食”字之义,轼曰:“如食吧之‘食’,犹共用也。”轼盖不欲以博览上人,故权词以答,古人谦抑如此。明代版本将“共食”妄改为“共适”,以致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误从至今。
53、肴核:菜肴、果品。
54、枕藉:相互靠着。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