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十(整理10篇)

栏目:办公写作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1

十二月初的一天,作为其中的一员,我随着两课实践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拜祭了长眠于此的英魂。这里还有上海革命纪念馆,在解说员小姐的带领下,我们受到了一次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

从大门进来,是整齐的松柏,天空有些阴霾,使得这里的气氛变得严肃,往里走就可以看到一块纪念碑,上面是95年时江爷爷同志的题词:丹心碧血为人民。在纪念碑前我们向烈士们深深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随后参观了纪念馆,各种高科技的手段又把我们带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年代,耳边又回响起那些隆隆的炮火和不屈的反抗。

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站起来,他们前仆后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在我们的心底激起热情和波澜,如何做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大问题。

没有先烈们的努力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向着他们所指引的方向,我们应该立志将在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把他们的事业更好的接力下去。每每提到为人民服务的字眼有的人就会发笑,是啊,世俗的眼光已经把崇高的理想玷污,我们有时在怀念那曾经单纯而又执着的追求,为理想不怕献身的老一辈。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反省我们怎么了,时代怎么了?在今天,人民服务要勇敢的讲出来!那并不落后,我们的社会中很多人都是拥有这样的一颗红心的,让我们也向他们致敬,不要看到一些不如意的情况就对整个社会失去信心,要相信正义还在,希望长存!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2

这是四月,四月的天气,晴朗而清爽。万物复苏孕育着新的生机,活力窥伺着机会,在充满养分的土壤里蠢蠢而欲动。而这充满养分的大地,是萌生万物的摇篮,也是那些为了别人的春天而逝去的人们的归属。他们长眠地下,他们安息,我说他们是清醒的,他们在用迫切的目光注视着后辈的崛起„„

逝去的是岁月是历史,却不是一种情怀,满载沉重的心情去安阳烈士陵园,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革命烈士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答案。今天我是来重新来扫墓的。烈士陵园扫墓,那时觉得高高的纪念碑有着说不出的巍峨和肃穆,一朵精致的白花别于胸前,一条红领巾默默拭去纪念碑上的尘土,却拭不去内心的疑问,我们来这里做什么,他们走了,我们来看他们,他们知道吗,那高高的塔碑底下埋藏的又是什么。带着疑问而来,又带着疑问而归。生死何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气节。望着陵园内那长长的碑林,那一个个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该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他们有的走的时候还不如我一般大,他们的人生那么短暂,他们的幸福从何谈起,可他们坦然的面对了生死,面对了自己的信仰。一种信仰最大的号召力就是让人们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革命烈士这面鲜艳的旗帜永远飘在了任何一个以民族为重人的心里。这就是士气!

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我党军事装备和资源供给远不如那些洋枪洋炮,可就是靠了这种精神支撑我们走下来,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士气,这是我们民族真正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这种文化特色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理论做为支撑。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积淀更赋予了士气新的涵义,用充满张力的斗志让世界认识中国。士气,能创造奇迹,能以小博大,能加快发展的步伐。

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深刻的,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肤浅的,当日本人的靖国神社再一次直刺中国人的灵魂的时候,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得不遭到质疑:扫墓难道仅仅是形式吗?不,它是一个民族的血痛。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从珍贵的革命文物到感人的历史图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无一不使我们再一次感受了烈士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也使我们对国家的先进性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烈士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者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烈士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朝发展的机会。为了一个契机,为了创造一个环境,多少代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担。犹如当年红军过河攻占高地,冲锋的战士踩着水中战友肩膀过河,不时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这种奔跑却没有停止,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往前冲才有胜的希望,战友的牺牲才是值得的。而现在我们有如那些冲锋的战士,我们也必须不停的往前跑,往前冲,不住脚步的去发展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今天而倒下的先辈,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实现一个全民族共同的梦想------中华之崛起。

致敬,向我们的英雄。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3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悼念龙华陵园里的烈士们。陵园外观上的设计的确很大气,刚走进陵园,让人立刻有种严肃神圣的感觉。一张张黑白色的照片,一件件陈旧的生活用品,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红色记忆。

龙华干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围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是一位革命烈士所写,也是对龙华的最真实写照。纪念馆里陈列着许多曾在上海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流血牺牲的人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对革命却一样的忠诚,他们正值风华正茂,却用热血挥洒了青春。他们大多在英年牺牲,却也为此得到了永存。我们作为新一代将在前人用鲜血铺就的路上填写属于我们的辉煌。

进入博物馆后,神圣肃穆之情油然而生。一幅幅烈士照片略过我的眼前,有我们所熟悉的张困斋烈士。他是被特务在秦鸿钧家中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施尽了苦行,老虎凳,灌辣椒水,拔指甲,但都无法使他开口供出实情。为了保护党的秘密,掩护其他同志的安全脱险,他经受住了考验,始终忠诚于党。在狱中敌人对他软硬兼施,想方设法诱降他。张困斋烈士却狠狠地吐了一口痰,大声说到:要我自首投降,简直是白日做梦。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绝不会成为叛徒,见他鬼去吧!你们采用卑鄙的手段,永远不会达到目的。张困斋牺牲时年仅35岁,被枪杀于浦东戚家庙。多么大无畏的精神,多么忠诚于党,为了中国,为了人民生活的幸福而献身革命。烈士给我们留下了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国家,还有那种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需要我们学习。

墙上挂着一幅幅烈士的黑白色照片泛着陈旧,沧桑的历史气息,看着他们,我想象当时英勇就义时的情景,心中的崇敬及仰慕之情也油然而生。看着展馆旁边的石雕是个半个巨大的男人横卧在大地上,左手伸向天空,似乎在支撑着什么。望着它,我感觉到有一股烈士所具有的舍生取义的精神。

我想,发扬革命烈士精神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这些人不断的努力实践,而这条路也会很长很长,永远的坚持着。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龙华大地,留给后世一片片碧血丹心。纪念馆中暗淡的灯光仿佛也正为烈士们哀悼,一幕幕惨烈的图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篇篇感人肺腑的遗书,一段段斗争的人生,一切一切都在阐释着碧血丹心为人民这七个大字。

烈士们鲜血染红了中国大地,从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正义是他们灵魂,吃苦是他们的品质。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我默默下定决心,戒骄戒躁,做革命精神忠诚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永远不背叛党,坚守党的`信念。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4

清晨,党员和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参观学习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之旅。时值农历十一月,寒气微逼,天空却明净无云,格外清爽。烈士陵园的早晨并不安静,很热闹。一进大门,便看到了许多晨练的老人家,神采奕奕,使整个陵园充满了活力,看到了生机。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州一个有名的.历史景点,久仰其大名。一座高耸雄伟的广州起义纪念碑正对着大门,上面是一把坚固挺拔的枪,一只大手坚定有力地握着它,昭示着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感谢有了他们,眼下才有一群祥和地打着太极拳,做着早操,幸福生活的人民。

我们循着门票上的地图一处一处地参观和学习。四烈士墓、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怀着敬畏和庄重的心情,每到一处,我们都停下来瞻仰烈士墓,仔细阅读碑文。烈士们的高大的形象和英雄事迹真切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更不时浮现在我脑海里,感受深切。由董必武亲自题名的血祭轩辕亭位于湖的中央,朴素典雅。虽然并不了解它的历史,但是一听到它的名字便可知它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史。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是为了纪念中国和苏联和朝鲜人民携手奋战、相互扶持的友谊之情。此外,还有广东省革命史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纪念广场等等。

我们看到的早晨的烈士陵园真的是充满了生机。中老年人做各种各样晨练的场景不时映入我们眼帘。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许多,但是他们由衷的热爱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怀却始终不变。走着走着,我们便被湖边热闹的歌声给吸引住了。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啊!一大群的老人围坐在亭子里高声颂唱共产党和祖国的歌曲,有的打起鼓,有的拉起二胡,还有的吹起笛子,各种乐器齐登场,领唱者鼓足气势,全场齐唱《中国人民解放据进行曲》、《洗衣歌》、《青藏高原》。几乎每一位老人家手里都拿着一本厚厚的歌词,还有站着的,坐在旁边石头上的,专注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一位阿婆介绍说,每周星期一、三、六都会有人聚集在这里唱。大多数是广州本地的老人家,但他们却能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唱出了这些歌曲。歌声嘹亮,唱得起劲,唱出了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怀和祝福,真让人感动。这次的组织活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开拓了我的视野,了解了更多关于广州起义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珍惜。还使我牢记革命先烈们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警醒我们青少年同样应该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像那群歌唱祖国的老人家,由衷的感谢和热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5

清晨,党员和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参观学习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之旅。时值农历十一月,寒气微逼,天空却明净无云,格外清爽。烈士陵园的早晨并不安静,很热闹。一进大门,便看到了许多晨练的老人家,神采奕奕,使整个陵园充满了活力,看到了生机。

我们循着门票上的地图一处一处地参观和学习。四烈士墓、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怀着敬畏和庄重的心情,每到一处,我们都停下来瞻仰烈士墓,仔细阅读碑文。烈士们的高大的形象和英雄事迹真切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更不时浮现在我脑海里,感受深切。由董必武亲自题名的血祭轩辕亭位于湖的中央,朴素典雅。虽然并不了解它的历史,但是一听到它的名字便可知它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史。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是为了纪念中国和苏联和朝鲜人民携手奋战、相互扶持的友谊之情。此外,还有广东省革命史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纪念广场等等。

我们看到的早晨的烈士陵园真的是充满了生机。中老年人做各种各样晨练的场景不时映入我们眼帘。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许多,但是他们由衷的热爱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怀却始终不变。走着走着,我们便被湖边热闹的歌声给吸引住了。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啊!一大群的老人围坐在亭子里高声颂唱共产党和祖国的歌曲,有的打起鼓,有的拉起二胡,还有的吹起笛子,各种乐器齐登场,领唱者鼓足气势,全场齐唱《中国人民解放据进行曲》、《洗衣歌》、《青藏高原》。

几乎每位老人家手里都拿着一本厚厚的歌词,还有站着的,坐在旁边石头上的,专注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一位阿婆介绍说,每周星期一、三、六都会有人聚集在这里唱。大多数是广州本地的老人家,但他们却能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唱出了这些歌曲。歌声嘹亮,唱得起劲,唱出了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怀和祝福,真让人感动。这次的组织活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开拓了我的视野,了解了更多关于广州起义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珍惜。还使我牢记革命先烈们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警醒我们青少年同样应该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像那群歌唱祖国的老人家,由衷的感谢和热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6

今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到雨花台烈士陵园春游,通过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使我明白了:没有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中华门南约500米,陵园以自然山林与名胜古迹为依托,绵延数里。这里山丘叠绕,松柏高耸,沿路灌木成林,绿茵如毡。在山上红土遍布,卵石尽显。因为从1927年到1949年期间,国民D反动派在此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各界爱国人士,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先烈,启迪后人,于1950年修建了烈士陵园。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烈士群雕。抬头望去,那视死如归的眼神,宁死不屈的气概,实在是泣鬼神憾天地,魂盖苍穹啊!

进到烈士纪念馆内,墙壁上挂满了烈士的照片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玻璃柜里陈列着他们的遗物。我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们英勇就义时的情景:一个腥风血雨的清晨,空旷的中华门外大街上传来沉重脚链的撞击声。全副武装的敌人露出狰狞的面容,押着一列共产党人,他们衣裳褴褛,伤痕累累。他们的脚下流淌着斑斑鲜血: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这悲壮的歌声响彻黎明前的夜空。

我的心发出阵阵痛楚,泪水模糊了双眼。这些年轻的共产党人面对死亡,长啸当歌,一身正气,威压敌顽。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出了烈士纪念馆,沿着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山路,爬上高高的山岗。仰望着蓝天白云,俯瞰着葱葱山林,我思绪万千!一位伟人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当我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再次拥入伟大祖国的怀抱之中时,我感觉心中已植入这块神圣的净土,接受了这场灵魂的洗礼。祖国在我心中!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7

红色的栏杆、土黄的围墙、开阔的正门、鲜明的标志,11月26日上午,在年级入党培养人的组织下,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本人与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一同前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参观学习,祭奠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于195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30周年纪念日落成。凝望着周恩来手书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我们从正门进入庄严肃穆的陵园,并在入党培养人的带领下,先后来到了四烈士墓、叶剑英纪念碑、血祭轩辕亭、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广州公社烈士墓、广州起义纪念碑参观。

通过学习,本人了解了那段英勇的历史。纪念碑四周雕刻着的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栩栩如生,勾起了人们心中那段红色的记忆,将人拉回到枪林弹雨、血流成河的革命年代。仰望着那直指苍天的枪支,仿佛看到了党领导人民英勇抗战的那段流金岁月,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人民抛头颅、晒热血的无畏眼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而面对面而矗立着的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则显得格外和谐。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群中年男女正在曼妙地跳着交谊舞。那优雅的舞姿,让人想起了当年中苏人民、中朝人民彼此间互助互谅的友好关系,回顾起社会主义走过的光辉历程。从《共产宣言》的面世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成立,到现在我国的强大发展,都证明这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更加可喜的是,本人在湖边的休息厅看到一群年过花甲的老人正在大声地歌唱着革命红色歌曲,小小的休息厅里人头攒动,人群围了一圈又一圈。激动昂扬的歌声与其说是在歌唱着那难忘的红色岁月,不如说是在歌唱今天的幸福,歌唱党的伟大、国家的富强......

这次参观学习,给本人启发很大,不仅让本人对革命先烈产生崇仰之情,而且让我感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让本人认识到,我们的党一直是为人民的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跟随党,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添光彩。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8

我走进石门,就感到一种庄严,让我肃然起劲。迎面望见两座巨大的烈士群像的石雕。石雕上的每位烈士的身份、年龄、神情动作各不相同,但都怒视前方,这大概就是临刑就义前的瞬间,向敌人喷射的最后一颗子弹吧!石雕的底座精糙坚实,连成一体,象征着烈士们团结战斗,坚定不屈的精神风貌,加上背后那苍松翠柏的绿色屏障,越发出烈士们永垂不朽,万古长青的高贵品质!我在群像前默默伫立,深深思索

穿过一片树林,我们走进了园内的一座展馆,里面存放着许多已去世的烈士曾用过的东西。接着,我们走出展馆,第一个看到的是那一座巨大的半身石雕,背对着我,半身露出地面,左手向天空中托起,把希望高高托起,那苍劲有力的形象在碧绿草坪和松树的映衬下更显得格外雄伟、格外高大。它的旁边就是墓地,也就是埋藏着烈士们的地方。雕塑前的长明火昼夜燃烧,经久不息,象征着烈士的生命之火不灭,象征着烈士革命的精神永驻!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9

4月1日中午,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5。3班全体同学,怀着激动地心情,唱着队歌,来到县烈士陵园为烈士献花。

到了烈士陵园,团县委、教育局领导,学生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我们一起重温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在这里,我知道了,这里有许多我们的英雄,听着他们的英雄事迹,我的心中为之一震,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撒热血,为一时的安宁,顽强抗击敌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听完英雄事迹后,我们全体同学为烈士默哀,深切缅怀先烈,并为烈士送上了我们自己做的小白花。

最后,我们有秩有序地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到入口,我们就看到了毛主席提写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我们边叁观,讲解员边给我们讲这个那个英雄的事迹。其中,有一个英雄叫文大虎,很让我佩服。他1929年出生,1945年就参加了抗战革命工作。曾在东北二中队任看护,参加过抗美援朝。一次,打败仗后,别人跑的跑,逃的逃,可是,他没有逃跑,而是选择了坚守到最后一刻。你们说,他宁死不跑,不怕牺牲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佩服呢?

不知不觉地,到了我们返回的时间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烈士陵园。

通过参观烈士陵园,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懂得了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后,我们要继续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桂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篇10

龙华烈士陵园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园名,位于龙华寺西侧。这里原本是国xx松沪警备司令部的旧地址和龙华革命烈士,解放后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保护,19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被称为上海雨花台。烈日炎炎的暑假,我们队来到了这里。

一进入龙华烈士陵园,邓小平祖父提到的几个大字龙华烈士陵园,就产生了庄严沉默的感觉。原本笑着的我们,安静而认真。历史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大家不禁感受到了先烈们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英雄气概。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慢慢看到了生动的雕像,刻着英雄志气的字碑,感受到了我用横刀笑,留下肝胆两昆仑的热情。走进看守所,目睹着烈士们以囚犯的身份所待的监牢,感觉就是阴森恐怖,到处是一股发霉的味道,到现在都久久不散。阴暗潮湿的牢房之间只有狭长的通道,两侧的牢房更暗。一件小房间里竟要有六个床铺,上面只有一层薄薄的席子,有的甚至没有!

仰望一路,我们知道被困在这里的革命先生们很少被监狱官们放风。烈士们在这里受到折磨,身心受到破坏,但不怕,贞操不屈。这是我们在安逸和平时代无法体验的。对于在温室里长大的青少年来说,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和继承。我们对烈士在这样的环境的尖锐铁骨感到尊敬和骄傲,感谢他们的支付交换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出陵园时,凝视丹心碧血为人民这几个大字,心里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心。

涌上来的是一种更为复杂个沉重的感情。是啊,这里的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将像烈士幕前的长明火一样永远燃烧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我们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栋梁,更应继承他们的遗志,为祖国的发展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 上一篇:工程部岗位年终工作总结(精选4篇)
  • 下一篇:<班级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记录(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