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王维诗(精选6篇)

栏目:办公写作

王维诗篇1

全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全诗注释

⑴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⑵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⑶来日:来的时候。

⑷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⑸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⑹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全诗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全诗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王维诗篇2

《伊州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伊州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伊州歌》原文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歌》注释

伊州歌:乐府曲调名。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伊州: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

“清风”句: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苦:极甚之词。苦相思:相思之极。

荡子:指丈夫。

从戎(róng):从军。

十载馀(yú):极言其从戎之久。

征人:丈夫。

数:屡次,常常。

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

《伊州歌》译文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伊州歌》赏析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这种借“清风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别就是十来年,可见“相思”之“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女主人公盼望期待之急切。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末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邮递条件远不那么便利;最初几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难说了。久不写信,即使提笔,反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干脆不写的情况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况就更难说了。可见,那女子旧事重提,不是没有原因的。“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

进一步,还可比较类似诗句,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张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岑、张句一样道出亲友音书断绝的怨苦心情,但都说得直截了当。而王维句却有一个回旋,只提叮咛附书之事,音书阻绝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伊州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公元721年(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一,为大乐丞,累官至给事中。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为安史乱军所获,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约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有《王右丞集》。

王维诗

王维诗【必备】

王维诗合集12篇

【精选】王维诗14篇

王维诗合集(16篇)

王维诗篇3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简要地说出王维的身分、文学史上的地位、诗歌的主要特点等。

2、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诗中的词语。

3、能够通过例子简要说明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4、能够举例说明借景抒情和对比的手法。

5、《积雨辋川庄作》、《送沈子福归江东》二首熟读成诵,《辛夷坞》和《观猎》能够背诵。

6、能够再阅读10-20首王维的诗

二、预习指导

(一)预习任务

1、基本任务

①通过注解了解王维的基本情况。

②通过查字典、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③熟读这四首诗。

2、扩展任务

①查相关资料了解王维并做一些摘录。

②背诵《辛夷坞》和《观猎》这两首诗。

③试着分析每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

④再读10-20首王维的律诗绝句。

(二)方法指导

1、难读难懂的词语书下一般都有注解,同学们可以先看注解,再查字典。不过,因为以下几个原因建议大家以查字典为主,一是并非所有难点书下都有注解,二是注解偶有错误,三是自己查字典印象更深。

2、查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字典。查读音请用新版《新华字典》,查词义请用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查古汉语的词义请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这些词典均为商务印书馆出版。

3、了解王维的基本情况可以上网搜索,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如《中国文学史》。

4、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大致可以分三步走。一是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处在某种情境中,想要表达某种情感,尽量体会诗人的情感。二是反复揣摩诗的.题目、重要的词语及结尾的诗句,以此帮助自己把握诗的主要内容。三是考虑诗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可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与一般诗不同或高明的地方。其实这三步在实际运用中很难分开,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5、推荐大家再读一读王维以下这些诗歌。

《渭川田家》、《使至塞上》、《凉州郊外游望》、《送梓州李使君》、《终南山》、《汉江临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居秋暝》、《终南别业》、《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出塞作》、《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杂诗》、《鸟鸣涧》、《鹿柴》、《竹里馆》、《田园乐》(四首,“采菱”、“萋萋”、“山下”、“桃红”)、《少年行》(二首,“新丰美酒”、“出身仕汉”)、《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诗篇4

两首《杂诗》

王维

(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这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从语言方面分析这两首诗的特点。(4分)

(1)这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诗(一)是家里人(或女方)询问船家是否有离家人(或男方)的来信;诗(二)是离家人(或男方)询问家中情况(或变化)(4分)

(2)从语言方面分析这两首诗的特点。

答:这两首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淡到了极点,诗味反而更醇厚。从问句中可见其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4分)

阅读练习二:

1.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简要赏析。(6分)

2.为什么诗㈡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写花而不写人?(5分)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句式运用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6分)第一首诗从家住孟津的女方落笔,(1分)她见有船从江南来,便急不可耐地问船家,是否捎来了漂泊在江南的人的信(1分)。写女方对男方的思念(1分)。第二首诗从男方立言,(1分)他见到家乡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1分)。这是写男方对女方的思念,也是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1分)。

2.诗人选取典型细节,用借代手法(1分),以花(或梅花寒梅)代指亲人和家中的一切,问花是表达思亲怀乡之情(2分),这样写感情含蓄真切,富有情趣(2分)。

3.语言风格上,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句式运用上,以文句结尾,可见对亲人急切的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ji),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诗篇5

青溪王维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王维诗鉴赏

这首诗又题《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里。说明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可见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蜒多姿。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声喧乱石中,当溪水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

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

色静深松里,当青溪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漾漾泛菱行,澄澄映葭苇。,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

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一片葱绿,水过之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描摹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传达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机。

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青溪原是一条不太知名的`溪水,景致似也无特异之处,却被诗人描绘得引人入胜。诚如王国维所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传达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归宿的意愿。

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看似信手拈来,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王维诗篇6

竹里馆

作者:王维年代: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泛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东溪玩月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像白,气与风露寒。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清灯入幽梦,破影抱空峦。恍惚琴窗里,松溪晓思难。

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圆光含万像,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余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清如玉壶冰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余。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 上一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精选5篇)
  • 下一篇:<销售行业工作总结(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