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年国考面试热点素材甄选(3篇)

栏目:办公写作

2024年国考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热点背景】

近来,每逢节假日,原先静谧、安逸的县城常常变得热闹喧哗,成为社交媒体的“网红”打卡地。《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xx》显示,20xx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平均实现旅游总收入145.3亿元,平均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326.27万。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业态升级全方位激发消费活力、借力舆论“热点”平台持续引流。县域旅游火爆看似偶然,实则是厚积薄发,在做好市场需求调研、消费热点跟踪、消费心理探测的基础上,将自身优势放大的结果。

【模拟示例】

县域旅游火了!在“陇上江南”品西北美食、在西南边陲打卡“中国乡村图书馆”……近来,每逢节假日,原先静谧、安逸的县城常常变得热闹喧哗,成为社交媒体的“网红”打卡地。对县域旅游让小县城火出圈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1.表明观点。

县域旅游的爆火让许多小县城火出圈,旅游业成为产业支柱,进一步激发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对促进乡村经济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结合实际多角度分析。

(1)原因:

①县域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县城因其独特的特色,往往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忙碌的都市人来说,带上一个美丽的滤镜“逃离城市,回归乡村”极具吸引力。

②游客自身观念改变。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热门旅游景点在假期期间的受欢迎程度导致许多游客将兴趣转向较小的地方,那里不需要排长队,而且有更好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此外,县域旅游在门票、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优势。

③社交平台的普及。网络的发达让更多人看到了隐藏在县城的美景、美食等资源。线上的流量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线下的旅游活动,吸引了许多人前来不知名的小地方旅游打卡。

(2)问题:

县域旅游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被动性,比如社交媒体对热门旅行打卡目的地的曝光,这些目的地往往显得扎堆和跟风,与自身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并不完全匹配。一些县城可能因为网红、大V入驻而“名过其实”,而一些低调的“宝藏景色”则可能埋没在喧嚣之中。

3.结合实际提出发展对策。

①在政策布局上,充分挖掘和整合县域旅游资源,研究旅游发展定位和特点,制定旅游发展规划,自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符合市场趋势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和体验。

②大力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和配套服务,如改善交通,实现高铁、长途汽车、自驾、县级公共交通等领域的顺畅便捷连接,改善景区餐饮、停车、浴室等接待设施,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③吸引旅游业投资,与旅游发达城市的文旅机构合作,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发展路线,使小县城旅游业从“小”向“美”、“精”转变。

2024年国考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热点背景】

近年来,不少人选择骑自行车出游。在北京、南京、成都等大城市,一些热门骑行线路甚至一度出现拥堵现象。骑行热带动了自行车销售,不少中高端品牌的山地车、公路车“一车难求”;某电商平台上自行车零配件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00%。持续升温的骑行热给我国自行车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骑行热”的背后“一车难求”“零配件销售激增”等问题层出不穷。

【模拟示例】

近期,多地热门骑行线路出现拥堵现象,同时“一车难求”“零配件销售激增”也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对于骑行热,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1.概括提炼话题,给予肯定评价

现在不少人选择骑自行车出游,骑行氛围日渐浓厚,不仅是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契机,也能为激活周边消费、引领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助力。

2.多角度展开分析

(1)骑行热出现的原因

骑行热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用户群体大。我国拥有14亿人口,在自行车消费中一直是消费大国,自行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代步工具使用群体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的环境优化。随着城市绿道建设、自行车慢行道等日渐完善,人们骑行意愿逐步增加。

(2)骑行热出现的积极作用

骑行热的出现不得不说也是符合当前时代所需的,它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骑行作为一项绿色运动,骑行不仅可以方便出行,满足最后一公里的基本需要,也能够实现锻炼身体、舒缓压力,可以让人们在路途中感受风景。另一方面也可以激活消费市场。从选车、购车、学车、骑行一系列环节下来都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自行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骑行热也衍生出更多的次生消费,个性化装备、文创产品、餐饮娱乐以及城市周边游等都成为新兴的消费增长点。在另一方面也可以助力社会建设。骑行热反映出人们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积极响应,可以更好地推动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打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3)骑行热当前面临的挑战

但是,骑行热的出现也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骑行基础设施不完善,自行车中高端核心部件产能不足,部分骑行爱好者安全意识不够等等问题。

3.提出解决对策

要想更好地发挥骑行热的良好导向作用,就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

(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要提前规划好可骑行路线,加大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骑行交通信号灯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人们的骑行体验,加速构建低碳城市,加速骑行运动的普及。

(2)突破研发依赖。相关部门组织科研机构、高校进行产学研平台建设,加大碳纤维、变速器等方面的研发力度、提升核心技术打破进口零配件的垄断局面,助力自行车核心部件生产。

2024年国考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热点背景:

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此次《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导向,以师生实际需求出发,既“防火救险”又“防患于未然”。从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再到优化社会心理服务……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全过程、多形式的举措,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检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助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模拟示例:

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旨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1.《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难题。我国同样也不例外,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2.《行动计划》出台的意义。

(1)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才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挫折,在不断奋斗中提高组织、实践技能,增强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2)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如学习的压力、家庭的经济困难、竞争中的挫折、恋爱的失意等等都会在他们心理上留下阴影,甚至产生障碍。如果不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我国未来人才的质量,影响社会现代化建设,还会诱发社会问题。全面、系统地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形成科学指导方案,对于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和每一个家庭都有重要的意义。

3.落实《行动计划》。

(1)落实经费投入。各地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学校应将所需经费纳入预算,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要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2)建强心理人才队伍。完善《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校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学位,适当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心理学相关专业名额。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相关部门组织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每年面向家长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上一篇:失败与成功作文(精选8篇)
  • 下一篇:<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