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外国有趣的哲理文章(精选6篇)

栏目:办公写作

外国有趣的哲理文章篇1

【法】斯特芳·马拉美

作者简介:

斯特芳·马拉美(StephaneMallarme,1842——1898),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剧《牧神的午后》、《诗与散文》,诗集《徜徉集》等。

自从玛丽亚离开我到另外一个星宿中去——哪一个星宿,猎户星,牵牛星,或者是你吗,绿色的太白星?我时常有寂寞之感。我孤独地和我的猫度过了多少漫长的岁月啊!我说“孤独地”,意思是没有物质的存在物;我的猫是一个神秘的伴侣,一个精灵。因此,我可以说,我孤独地和我的猫,和一个拉丁衰亡时代的最后作家,度过了许多漫长的岁月。

自从这个白色的生物没有了以后,很奇怪而特别地,我所喜爱的一切都可以概括在“衰落”这个字里。所以,就一年来说,我喜爱的季节是夏天最后几个憔悴的.日子,正当秋季开始以前。就一日来说,我挑选了出门散步的时间是太阳落山之前,当黄铜色的光照在灰色的墙上,紫铜色的光照在玻璃窗上的时候。同样,在文学上,我的精神所从而寻求悲哀的娱乐的,也将是罗马末期的那些苦闷的诗歌,只要是那些还没有透露出野蛮民族已走近来使它返老还童的征兆,也还没有呀呀学语,在开始第一篇基督教散文的幼稚的拉丁文作品。

我一边读着这样的诗歌(它的色泽,对于我是比青年的肌肉更有魅力),一边把一只手抚摸着这个纯洁的动物的皮毛。这时,在我窗下,低沉而哀怨地响起了一架手风琴。手风琴在白杨树下漫长的人行道上响起,这些白杨树的叶子,自从丧烛伴着玛丽亚最后一次经过之后,即使在夏天,我也觉得它们萎黄了。有些乐器是很悲哀的,不错,钢琴闪烁发光,小提琴给残破的灵魂照明,但是手风琴,却使我在蒙胧的回忆中,耽于绝望的梦想。现在,它正在悠扬地奏起一支愉快的俗曲,一支能使乡下人心里快乐起来的陈旧熟腻的调子,它的繁音促节却引得我悠然入梦,并且使我下泪,像一曲浪漫的民谣一样,你这是从哪里来的魔力啊!我慢慢地领受着它,我不敢丢下一个铜子到窗外去,惟恐一动之后,就会发现这个乐器不是在为自己歌唱。

外国有趣的哲理文章篇2

找伞

一次,一位教授对一个商人说:“上个星期,我的伞在伦敦一所教堂里被人拿走了。因为伞是朋友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十分珍惜,所以,我花了几把伞的价钱登报寻找,可还是没有找回来。”

“您的广告是怎样写的?”商人问。“广告在这儿。”教授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从报上剪下来的纸片。

商人接过来念道:“上星期日傍晚于教堂遗失黑色绸伞一把,如有仁人君子拾得,烦请送到布罗德街10号,当以5英磅酬谢。”

商人说:“我是常做广告的。登广告大有学问。您登的广告不行,找不到伞的。我给您再写一个广告。如果再找不到伞,我给您买一把新的赔您!”

商人写的广告见报了。次日一早,教授打开屋门便大吃一惊。原来园子里已横七竖八地躺着六七把雨伞。这些伞五颜六色,布的`绸的,新的旧的,大的小的都有,都是从外面扔进来的。

教授自己的那把黑色绸伞也夹在里间。好几把伞还拴着字条,说是没留心拿错了,恳请失主勿将此事声张出去。教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商人,商人说:“这些人还是老实的。”

你知道商人的广告是怎么写的吗?

商人的广告是这样写的:

“上星期日傍晚,有人曾见某君从教堂取走雨伞一把,取伞者如不愿招惹麻烦,还是将伞速速送回布罗德街10号为好。此君为谁,尽人皆知。”

外国有趣的哲理文章篇3

别人的路

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因为没有路,便试探着走。虽很艰险,左跨右跳,竟也能找出一段路来,可好境不长,未走多远,不小心一脚踏进烂泥里,沉了下去。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到前人的脚印,便想:这一定是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不会有错。用脚试着踏去,果然实实在在,于是便放心走下去。最后也一脚踏空沉入了烂泥。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两人的脚印,想都未想便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

……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众人的脚印,心想:这必定是-条通往沼泽地彼端的大道,看,已有这么多人走了过去,沿此走下去我也一定能走到沼泽的彼端。于是大踏步地走去,最后他也沉入了烂泥。

世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了越平坦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有时还可能会跌进陷阱。

外国有趣的哲理文章篇4

犀牛摇头的启示

大草原,日上中天。一南非动物学家和一头大犀牛不期而遇。

动物学家一下慌了神,须知犀牛一嗅到可疑的气味,便会往散发气味的.地方狂奔过来,横冲直顶……

但见眼前这头犀牛在不断摇头,动物学家紧皱的眉头一下又舒展开了。

牛背上的犀牛鸟焦急地提醒:“科学家,我主人的脾气喜怒无常!你最好在主人未动前先动,没命地逃吧!”

但见动物学家扬了扬手中的一本书,气定神闲:“放心吧,这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根据《犀牛习性科学研究指南大全》第十二章第十二节的分析,犀牛摇头无非有两大重要信号

其一,摇头说明它对另一方没有敌意,它不会主动进攻另一方;

其二,摇头说明它可能见到了漂亮的异性,因发情而摇头。我是人,它不会连我也感兴趣吧?

犀牛鸟刚要说什么,但动物学家立刻把食指竖在嘴前:“安静!这正好让我和犀牛来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接着,动物学家便神情自若地和犀牛“对峙”了起来,双方相持了一分钟,刚好是一分钟。六十一秒后,犀牛却突然猛冲过来,动物学家当场被顶了个狗啃屎,身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处骨折。

动物学家倒在地上,吐着断牙,奄奄一息:“怎么会这样,这书上明明说……”

犀牛鸟失望地摇头:“我来不及告诉你,主人刚才并未真正摇头,而是在驱赶钻入耳朵里的苍蝇……哎,大科学家,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怜啊……”

生活哲理文章

生活励志的哲理文章

外国寓言故事

外国名人名言

外国童话故事

外国有趣的哲理文章篇5

蜘蛛的智慧

【英】奥立佛·哥尔斯密

作者简介:

奥立佛·哥尔斯密(1730——1774),英国散文家,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威克菲尔德的牧师》。重要诗作有《旅行者》、《荒村》等。并有剧作《委曲求全》,被认为是英国戏剧史上最完美的喜剧之一。

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虫类中,蜘蛛最聪明。它们的动作,就是对曾经专心研究过它们的我来说也似乎难以置信。这种虫类的天生形体,是为了战斗,不仅和其他虫类,而且和它同类相斗。大自然似乎就是为了这种生活景况而设计了它们的形体。

它们的头和胸覆以天然的坚硬甲胄,这是其他虫类无法刺破的。它们的身躯裹以柔韧的皮甲,可以抵挡黄蜂的螫刺。它们的腿部末端的强壮,与龙爪类似,并且脚爪之长简直像矛一般,足以对付远处的进攻者。

蜘蛛的几只眼睛,宽大透明,遮以某些有刺物质,但这并不妨碍它的视线。这种良好的装备,不仅是为了观察,而且是为了防御敌人的袭击;此外,在它的嘴巴上还装备一把钳子——这是用以杀死在它脚爪下或网里的捕获物。

凡此种种,都是装备在蜘蛛身上的战斗武器,而它编织的网更是它主要的武器,因此,它总是要竭尽全力,把丝网织得尽善尽美。天然的生理机能还赋予这种动物以一种胶质液体,使之能拉出粗细均匀的丝。

当蜘蛛开始织网时,为了固定其一端,它首先对着墙壁吐出一滴液汁,慢慢硬化的丝线就牢固地粘在墙上了。然后,蜘蛛往回爬,这根线越拉越长,当它爬到线的另一端应该固定的地方,就会用爪把线聚集拢来以使线绷紧,也像刚才一样固定在墙壁的另一端上。它就这样牵丝拉线,固定了几根相互平行的丝,这就准备好了意想中的网的经线。为了做成纬线,它又如法炮制出一根来,一端横粘在织成的第一根线(这是整个网圈最牢固的一根)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墙壁上。所有这些丝线都有黏性,只要一接触到什么东西就可以胶住。在这个网上容易被毁损的`部分,我们的织网艺术家懂得织出双线以加固之,有时甚至织成六倍粗的丝线来加大网的强度。

约摸四年前,我在屋子里的一个角落上,观察到一只大蜘蛛正在织它的网。虽然,那个仆人举起她致命的扫帚瞄准这只小动物要毁灭它的劳动成果,但很幸运,我立即制止了这一厄运的发生。

三天以后,这张网就完成了。我不禁想到这只虫类在新居过活,一定欢乐无比。它在周围往返地横行着,仔细检查丝网每一部分的承受力,然后,才隐藏在它的洞里,不时地出来探视动静。不料想它碰到的第一个敌手,竟是另外一只更大的蜘蛛。这个敌手没有自己的网,也可能已经耗尽了积蓄下来的汁液,因而现在不得不跑来侵犯它的邻居。

于是,一场可怕的遭遇战立刻由此展开。在这场拼搏中,那个侵略者似乎占了体大的上风,这只辛勤的蜘蛛被迫退避下去。我观察到那个胜利者利用一切战术,引诱它的对手从坚强的堡垒中爬出来。它伪装休战而去,不一会儿又转身回来,当它发现计穷智竭以后,便毫不怜惜地毁坏了这个新网。这又引起另一次战斗,并且,同我的估计相反,这只辛勤的蜘蛛终于反败为胜成了征服者,杀死了它的对手。

在被侵略者占领时,它以极度的忍耐等了三天,又几度修补了蛛网破损的地方,却没有吃什么我能观察到的食物。但是,终于有一天,一只蓝色乌蝇飞落到它的陷阱里,挣扎着想飞走。蜘蛛使乌蝇尽可能把自己胶粘起来,可是蜘蛛最终怎能缚住这只强有力的乌蝇呢?我必须承认,当我看见那只蜘蛛立即冲出,不到一分钟,就织成了包围它的俘虏的罗网,我真有点诧异。一会儿工夫,蝇的双翅就停止了扇动,当乌蝇完全困乏时,蜘蛛就上前将它擒住,拉入洞中。

根据这种情景,我发现,蜘蛛是在一种并不安全的状况中生活的,因而,大自然对这样的一种生活好像作了适当的安排,因为一只乌蝇就够维持它的生命达一周之久。有一次,我把一只黄蜂放进一张蛛网中,但当蜘蛛照常出门来捕食时,先是观察一下来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根据量力的原则,制服不了的对手,它立刻主动上去解除紧紧束缚对手的丝线,以放走这样一个强大的敌手。当黄蜂得到自由后,我多么希望那个蜘蛛能抓紧修理一下网的被破坏的部分;可是,它似乎认定网已无法修补了,便毅然抛弃了那张网,又着手去织一张新网。

我很想看看一只蜘蛛单独靠自己的储备能够完成多少张丝网。因此,我破坏了它织就的一张又一张的网,那蜘蛛也织了一张又一张。当它的整个储存消耗殆尽,果然不能再织网了。它赖以维持生存的这种技艺(尽管它的生命已被耗尽)确实令人惊异无比。我看见蜘蛛把它的腿像球一样旋动,静静地躺上几小时,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一只乌蝇碰巧爬得够近时,它就忽然冲出洞穴,攫住它的俘获物。

但是,它不久就厌倦了这种生活,并决心去侵占别的蜘蛛的领地,因为它已不能再织造自己的罗网了。于是,它奋起向邻近蛛网发动进攻,最初一般都会受到有力的反击,但是,一次败绩,并不能挫其锐气,它继续向其他蛛网进攻,有时长达三天之久,最后,消灭了守卫者,它便取主人而代之。

有时,小乌蝇落入它的陷阱时,这只蜘蛛并不急于出击,它只是耐心等待着,直到它有把握捕捉对方时,它才动手,因为,如果它立刻逼近乌蝇,将会引起这只乌蝇更大的惊惧,还可导致这个俘虏奋力逃走;所以,它学会了耐心等待,直到这个俘虏由于无效地挣扎而精疲力竭,就变成一个玩弄于股掌间的战利品啦!

我现在描述的这只蜘蛛已经活了三年,每年,它都要换皮甲,生长新腿。有时,我拔去了它的一只腿,两三天内,它又重新长出腿来。起先,它还惊惧于我挨近它的网,但是,后来,它变得和我如此亲密,甚至从我的手掌中抓去一只乌蝇。但当我触到它的丝网的任何部位时,它就会马上出洞,准备防卫和向我进攻。

为了描绘得完善一点,我还要告诉诸位,雄蜘蛛比雌蜘蛛细小得多。当雌蜘蛛产卵时,它们就得把网在蛋下铺开一部分,仔细地把蛋卷起来,宛如我们在布上卷起什么东西一样,然后,它们就可以在它们洞里孵育小蜘蛛了。遇到侵扰,它们在没有把一窝小蜘蛛安全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前,是绝不考虑自己逃遁的,正由于这样,它们往往会因父母之爱而死于非命。

这些小蜘蛛一旦离开父母为它们营造的隐蔽所后,就开始学习自己织网,几乎可以看到它们日长夜大。如果碰上好运气,长一天,就可捉到一只乌蝇来饱餐一顿。但是,它们也有一连三四天得不到半点食物的时候,碰上这样的情况,它们也能够继续长得又大又快。

然而,当它们老了以后,形体就不会继续增大,只是腿长得更长一点。当一只蜘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僵硬时,它就不可能捕捉到俘获物,然后就将死于饥饿。

外国有趣的哲理文章篇6

卖艺老人

【法】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作者简介: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Pierre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恶之花》,散文集《巴黎的忧郁》、《人为的天堂》,评论集《浪漫主义艺术》、《美学管窥》等。

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度假的人们。那些由于年景不佳而外出卖艺的、变戏法的、耍猴玩狗的以及挑担买卖人都指望着这样的节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觉得人们把一切都忘记了,不论是工作还是苦恼。他们都变得像孩子似的。对于小孩们,这是休假日,是从那令人恐怖的学校里解放出来的二十四小时;对于大人们,这是和噩梦般的生活缔结的一次停火,也是无休无止的斗争中和整天的提心吊胆中一次短暂的停歇。

不管是在客观世界工作的人,还是致力于精神世界工作的人,都很难摆脱这民间五十年节的狂欢的影响。他们也都在这无忧无虑的气氛里不自觉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呢?作为一个真正的巴黎人,从来不错过机会到那些出现在这隆重节日里的神气活现的小店棚去观赏一番。

实际上,这些小店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它们都尖叫着,大声唱着并拼命吼叫着。这真是一个叫喊声和铜铁相碰声以及焰火爆炸声的混合。愚仆和小丑们由于风吹日晒雨淋而变得黑瘦干瘪的面孔都痉挛着,他们好像是对自己的演技充满信心的演员,拉着十分可笑的俏皮腔儿,开着像莫里哀一样戏谑的玩笑;大力士们庄严而神气活现地穿着事先洗好的运动衫,既没有前额也没有颅骨,像猩猩一样,但却为自己胳膊上粗大的肌块而骄傲;美如仙女、艳如公主的舞女们,在小提灯的照耀下跳动着、雀跃着,短小的舞裙上洒满金光。

到处一片光芒、烟尘、叫喊、欢乐和嘈杂;一些人在花费,另一些人在赚钱;不管是花费还是赚钱,人们都同样地兴高采烈。儿童们拽着母亲们的裙边,为了得到几根棒棒糖;或者趴到父亲的肩膀上,以便更好地观看像神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术师。到处弥漫着一种油炸食品的香味,这味道压倒一切芬芳,像是为这节日所供烧的香火。

但是,在那一头,在这一排店棚的尽头,我看到一个可怜的卖艺人。就好像是自觉羞愧,他逃到了这华丽的一切之外,他弯着腰,似乎就要摔倒,老朽不堪,活像一具僵尸;他倚靠在他那小破棚子的一根支柱上,那是一间比世界上最不开化的'野蛮人的破屋子还要可怜的破棚子,里边点着两块蜡头儿;蜡头流着油,冒着烟,更照出了破棚的丑陋和贫寒。

到处是欢乐、收益和大吃大喝,到处是确有隔夜之粮的安宁,到处是充满生命力的狂热发泄;可这里却是绝对的苦难。尤其令人感叹的是,他穿着这样滑稽的褴褛衣衫,比化装更能形成强烈对照。这是出于他本身的需要。

可怜鬼!他不笑,也不哭,不跳舞,也不作任何手势,不叫喊,也不唱任何歌子,不唱欢乐的,也不唱悲哀的,他也不乞求。他哑然静坐。他放弃了,他认命了,他的前途已成定局。

可是,他向人群和光芒所投去的眼光又是那么深邃,令人难忘啊!那人群和光芒的潮水般的骚动离这令人作呕的苦难只几步远。我觉得好像有一只歇斯底里的手掐住了我的脖子,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泪水滞留在我的眼眶内,使我感到眼前一阵昏花。

怎么办呢?又何必要去问这不幸的老人,在这恶臭的黑暗之中,想要引起什么奇迹呢?在他的已经戳破的幕帐之后,又会有什么奇迹呢?确实,我没敢去问。我这胆怯的理由会使您好笑吧……

我承认我当时害怕使他出丑。

最后,我决定在他那木板上顺手放上一点钱,希望他能明白我的用意。可这时,不知怎么一拥挤,一股人流潮水一样涌来,把我卷得离他远远的。

刚才那一幕,一直在我眼前浮现着。我又回转过来,力图剖析一下我刚才那突如其来的痛苦。我自言道:“我刚才见了一个老朽文人的形象,他活过了一代人,并曾是这代人的出色的捉弄者;这又是一副老诗人的形象;没有朋友,没有家庭妻小,被穷困和忘恩负义的公众所贬黜。健忘的人们再也不愿迈进他的店棚。”

  • 上一篇:外国寓言故事(好作文推荐)(精选8篇)
  • 下一篇:<种业销售年终总结(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