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关于成语故事作文(精选8篇)

栏目:办公写作

关于成语故事篇1

【语源】《新唐书.张巡传》

【释义】罗:罗网;掘:挖。甩网捕麻雀,挖鼠洞找粮食。比喻用尽办法,筹措物资。

【例句】快饿死者,罗雀掘鼠,粮食罄尽,转为沟瘠是也。(严复《有如三保》)

【结构】并列结构

【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突起兵叛乱。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令狐潮以为唐朝要灭了,为了保守自己和家庭便擅自离城,向叛军求降。

真源县令张巡见令狐潮向叛将安禄山求降,便立即招兵买马,组织了一支两千人的军队,突然向雍丘发起了进攻。

等到令狐潮求降归来时,雍丘已被张巡占领,妻儿已被张所杀。令狐潮极度愤怒,就调集了四万叛军,前来攻打雍丘。

后来雍丘东面的睢阳告急,太守许远派人向张巡求援,张巡考虑到睢阳要比雍丘重要,便放弃雍丘,移兵睢阳,与许远一起担当起了保卫睢阳的重任。

睢阳城被安禄山的'部将尹子奇以十几万之兵力团团围住,而张巡只有三千人,即见不到援军的到来,军粮也快用完,形势十分危急。

第二天,他在城头巡视,只是发现敌军中有骑马的将领,就是苦于认不出尹子奇,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将一根苇杆削成箭,向敌阵射去,他看见一个叛军拾起射去的这支箭,向一个将领报告。那将领当即拿过箭来观看,其他将领都朝他围了去,张巡马上命令在身旁的部将南霁云对他射箭,那人果然尹子奇,受伤后,叛军为了救他,仓皇撤走。

子奇还不罢休,为了报一箭之仇,在增加了好几万兵力后,又来进攻睢阳。

睢阳城里的粮食很快吃光,饿死的土兵越来越多。

于是张巡下令张网捕捉麻雀,挖洞捉老鼠,寻找粮食,还把兵器上的皮革剥下来煮了吃,守城条件困难到了极点,但没人投降叛军,直到最后弹尽粮绝,睢阳城最终被攻破,张巡、许远等壮烈牺牲。

关于成语故事篇2

战国时代,赵国刚刚由赵太后执政,秦国就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齐国求援,齐国提出要赵太后的儿子长安君去做人质,才肯出兵。太后不肯。任凭大臣们如何劝谏,太后始终不答应。最后她对左右的人说:“今后若再有人来劝我,我定要吐他一脸口水。”

赵国的老臣触龙来见太后c太后想这一定又是来劝我的家伙,心中厌恶,脸上露出怒气,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等着他来了以后,自己好发泄心中的怨恨。但触龙进来后,先是表示因年老体衰,未能多来看望太后而深感歉意,而后又拉起了家常,使太后以为他是来看望她的,情绪也缓和了下来。

触龙见此光景,便向太后说出了一件心事。他请求太后把他自己十五岁的小儿子舒祺安排在王宫卫队,因为他喜欢他,怎奈自己老T,此事就托请太后照顾。

赵太后见这位老臣为小儿子的事如此恳切,便问道:“你们男人家也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吗?”

“比女人更喜欢。”触龙回答。

“女人们对小儿子才更喜欢呢!”赵太后不禁笑出声来。

“我觉得你更喜欢女儿,你对长安君的喜欢,比不上你对你女儿燕后的喜欢。”触龙趁机说道。“不,你弄错了,我更喜欢我小儿子长安君。”太后坦然地说。

触龙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转入正题,对赵太后说:“你軎欢女儿,所以她出嫁到了燕国,你祈祷上天,希望她不要回来,指望她生个儿子继承王位,你这是为她的长远利益考虑。但对长安君,尽管你赐给他许多金银,但你却不让他去替国家建立功劳,将来怎么会有做君王的威望呢?你没有替长安君做长远打算,所以说,你喜欢长安君比不上喜欢燕后。”

赵太后听了这番话,自知理亏,便同意了大臣们的意见,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了。

关于成语故事篇3

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豫,门庭若市。

成语释义: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集市一样。形容来的人多。

关于成语故事篇4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出处】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释读】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关于成语故事篇5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官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这天,正逢越椒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椒这个孩子千万不可留。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然是我们的`祸害。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你千万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

子良听了这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杀了他呢?”

子文一再劝说,子良终不肯听从。

子文对此事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们叫到跟前告诫说:“千万不能让越椒掌权。一旦他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当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亲做了司马。公元前626年,越椒为夺取令尹职位,百般讨好穆王,说尽斗般的坏话。楚穆王听信了谗言,让越椒当了令尹。后来,越椒趁楚穆王死后作乱,掌权后即杀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亲信。越椒的“狼子野心”发展到如此地步,是本性所致,势在必然的事。

狼子野心告诉人们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

关于成语故事篇6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齐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爱骑术。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因此福能够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宋魏泰《东轩笔录失马断蛇》:“曾布为三司使,论市易被黜,鲁公有柬别之,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有福。’”陆游《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后又发展成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频频出现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或用来说明世事变幻无常,或比喻因祸能够得福,坏事能够变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好事与坏事,这矛盾的对立双方,无不在必须的条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转化。

关于成语故事篇7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可以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可以因此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关于成语故事篇8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孙权和刘备联合,在赤壁与曹操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孙权和刘备的队伍人数才五万左右,而曹军和荆州军共有二十多万人。在队伍数量和军需给养上,曹操拥有很大的优势。曹军为了减轻水中颠簸,战舰首尾相接。孙权手下的将领周瑜、鲁肃等利用曹操骄傲轻敌的.弱点,采纳黄盖的策略,用轻舟薪草膏油,假作投降,靠近曹操水军,纵火烧毁曹军战舰,并延及岸上营寨。周瑜和刘备的联军水陆并进,追至南郡;曹操大败,退回北方。这样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赤壁鏖兵”,用来形容战斗的激烈。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

关于成语故事

  • 上一篇: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3篇)
  • 下一篇:<幼儿园十月工作总结(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