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艺高人胆大。我却觉得,是“胆大显艺高”。因为胆大,我们会有追逐梦想的勇气;因为胆大,我们敢有“不以物喜”的追求;因为胆大,我们能遨游江湖,无所畏惧。
纵使切割师们经验丰富,缺乏勇气的他们只能被后浪推开,拍在沙滩上。唯有胆大,才显艺高。
想当年,相如有勇,青云直上。
本为一介布衣,可他心中却怀凌云之志,寻伺时机施展才华。赵王珍爱和氏璧,不欲予秦,相如听闻,毛遂自荐,出使秦国,完璧归赵。朝中大臣叹异,却也不得不服。相如心中怀着追求梦想的勇气,敢于自荐,而那些经验丰富的朝臣们的胆量却早已被赵王的威严吓得不知踪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相如有勇,扶摇直上,终让梦想照进现实。
品诗文,太白潇洒,佳作频出。
即便有“贵妃研墨”“力士脱靴”,李白的仕途依旧不顺。静言思之,或许入仕不是最适合他的,他应有胆量去开创一番新天地。离开京都,梦游天姥,他大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饮宴桃园,他欣然曰“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他敢于放歌“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他不再为做官疲于奔命,而是大胆放开,追求浪漫诗境。太白有勇,开怀豁达,芳名永存。
观江湖,梁山好汉,沧海一笑。
迫于官府的种种压制,他们也曾试图忍而不发,但骨子里似有种抑制不住的豪情,叫他们不能一味忍耐。一呼百应,好汉们纷纷聚于梁山,开始自己的侠义生活。就算萍水相逢,他们也会仗义相救;朋友有难,他们更会两肋插刀;面对恶事,他们绝不姑息;对待恩情,他们十倍相还。凭着满腔热血与一身勇武,他们行走江湖,毫无畏惧。官府招安,他们大笑一声,继续吃喝。好汉有勇,相望江湖,潇洒一生。
胆大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即使被焚也丝毫无悔;胆大的詹天佑主持修路,面对质疑,不言退缩;胆大的吴菊萍勇敢接婴,面对危险,毫无担心。因为胆大,才显“艺高”,若无勇气,终属平庸。我们虽是小角色,但只要心怀勇气,就不怕被埋没,终有一天,我们会绽放出自己的异彩!
台前幕后,共筑人生
朱光潜曾写下:“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瞩目的喷泉生活在人生的台前,光彩四溢,尽享阳光;地下的泉水流在人生的幕后,默默无闻,却能与泥土相拥。我想这种生活都是有滋有味的,台前幕后,相辅相成,方能共筑多彩的人生!
冰心有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了台前的灿然,我们应有一种甘于在幕后奉献牺牲小我的大度。
当我们看到可可·香奈儿如今的辉煌,更不应忘记的,是她早年在一家服装店默默付出的日子,正是她甘愿在服装店内任老板指挥,为服装设计奔波劳碌的付出,才赢得了如今台前的卓越。
还有这样一群人,救助他人后悄然离开,帮助别人不求索取,以奉献的精神温暖社会。反观高调行善的“首善”陈光标,不甘幕后,只愿做那股夺目的喷泉,结果捐款21亿仍落得备受垢病,我们不必时时急于登上台去,做一个在幕后付出的人,有时反而更好。
尼采说过:“若谁终将如震雷响彻人间,必要长久地自缄其口。”经历了“自缄其口”、甘居幕后的打磨,我们也不必刻意一直掩饰光芒,而应该在适应的时机大胆展示自我,焕发光彩。
犹记得毛遂的自荐,让他大展才华,化险为夷;记得曹刿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大胆论战,使鲁国轻松地击败了强大的齐国;更记得蔺相如在渑池精彩的舌战和完璧归赵的超强胆识。如果我们的确在一番打磨后,有了属于自己的芳香,那也无须遮掩。
路遥有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但我们需要为之努力,让它不枉此生。”或平凡,或夺目的我们,应将台前幕后的生活结合起来,使自己的世界充满精彩。我们甘愿无闻在此刻,去陪伴亲人,拥抱友情。我们也能绽放在此刻,用笔尖写意豪情,大声呐喊出梦想,用行动让世人瞩目。这样的生活,不浮躁,不枯燥,既充实,亦美好。愿我们能心向往之。要相信,台前幕后,相辅相成,方能共筑多彩人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我曾长久地驻立在祖父的中药房门外,贪婪地闻着浓浓的药香,灵魂仿佛也在这一刻得到救赎。
那是祖父的中药房,病人们亲切地称它是“杏林”,我仿佛能感受到这中药房后有一片杏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明媚的光芒。
望闻问切,我看见祖父微眯着眼睛,用一只布满皱纹的手轻按着病人的脉搏,那像是把握住了五千年中华之脉,延绵至今。
祖父说:“这是在救人,也是在自救。”
我被祖父的话深深打动,看着底部泛着煤黑的药罐被明火温柔地舔着。里面的药汁咕噜地冒着泡,升起袅袅的药香
我想这用三碗水熬成三口的药汁,正是中医珍贵精华所在:救赎与自我救赎。
中医在救人的同时,也洗涤了自我的良心。
祖父说:“如今的社会人情淡漠,在那些西方的医院,医生与护士戴着口罩,病人好像从不曾见过。他们的仪器固然先进,但却冷冰冰,不也少了点人情味吗?”
说着祖母从里面端出来一碗刚熬好的中药,递到一位病人手中,满眼是关怀的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风。
是啊,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欠缺,人们之间少了那份原始纯朴的人情味,好像世界都暗淡无味了。
有人说,这是良知的缺席,这让我们变得如此孤单与孤寂。
中医仿佛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的救赎者,在人与人之间,以一碗满是药香的中药传递着,解救灵魂,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一颗医者接济苍生,悬壶济世的悲悯之心也被救赎。
付出了温暖便会得到温暖,救赎了别人也是一种自我救赎,这是我从祖父看到的,也是每一个中医身上传递着的。延续了千年的人文关怀渗透着中华民族悠悠的悲悯之心。
我盼望着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这样一个医者,像我祖父或者更多同样祖父那样;也盼望着像我那样更多的孙女会懂得这份救赎。
让中药之珍贵在这一份救赎中,再续浓香。
泥泞的道路,滑溜的田埂,一担字秧苗,还要继续前进,此刻你最担心什么?对,当然是衣服。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在这样的环境下前进,我们最怕的就是摔倒,一身烂泥,狼狈不堪。其实这里的担心就叫顾虑。
衣服很重要吗?脏了可以洗,其实我们最在乎的不是衣服,而是那种尴尬。日常生活中,面对很多事,我们常常也像上面的状况一样,前怕狼后怕虎,唯恐这丢了,那闪失了。可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顾虑越多,越不能全身心投入,越容易出纰漏、闹笑话。
某女星第一次走红毯,生怕裙裾太长,摔跟头,所以不停告诫自己走红毯的时候要注意提起裙裾,避免出丑,可是真正走上红毯的时候,因为顾虑太多,在与热情的观众互动时,反倒被同行的女星踩了裙裾,在红毯上摔了跟头,丢了丑。
某海龟才子参加电视台的应聘时,生怕自己一时失嘴,说错了话,答错了问题,给人留下肤浅的印象,所以在回答嘉宾提问时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尽管看似完美无缺,却因为表现平庸,没有个性见解,而被嘉宾们红灯淘汰。
顾虑,如同扎在我们思想中的一根刺,它阻挡了我们能力的发挥,抑制了我们出色的表现,成为横亘在我们成功路途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然而如果放弃顾虑,一往无前,我们接近成功的几率反倒会很高。
愚公移山,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愚公身上有毫无顾虑的决心,所以即使“荷担者三夫”“寒暑易节,始以反焉”他勇往直前,感动山神。
陈光标搞慈善活动,尽管有人说他作秀,可是他毫无顾虑,甚至想效仿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搞裸捐,网络上的水军的批判一波接一波涌来,但是因为没有顾虑,陈光标的慈善活动照耀搞得轰轰烈烈、实实在在。
此时此刻,坐在考场上,面对薄薄的语文卷子,有无数同学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答不好题怎么办,作文写不好怎么办,考不好大学怎么办?在这些顾虑之下,同学们的能力会被束缚,两军相遇勇者胜,背水一战不如一往无前,更来得痛快,更来得洒脱。那就请考场兄弟们丢掉顾虑,轻装前进吧!
今年的高考,没准就是个艳阳天!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未来。
最显而易见的,文化之纽带作用对社会每个个体之间都有影响。在《先秦诸子选读》序中说一个忽略了“善教”即良好道德教化的民族,其所获得的发展也一定饱含着被发展了的破坏力、伤害力。而阻止这破坏的善教,正是文化。是仁爱、恻隐之心,让我们对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是言必信、行必果,让我们能坚守对朋友的承诺。是孔孟儒道深入心中,让我们在异国他乡相逢时能意识到我们都是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
自然,这文化的纽带不是形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如一条长河,蜿蜒曲折,绵延五千年踏时空而来。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所言,解决文化之纽带的秘密,也许正在于,承载着古代文化的艺术作品中的情理结构和今人的心理结构有着某种同构关系和影响。比喻一下,就是文化之所以能如纽带一般牵系着今人古人,是因为我们的脑海中都有相同的“挂钩”,使我们能彼此相连。这纽带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自在逍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恣意豪迈;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热血……是这样的一条条纽带,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
我自信的想,文化纽带不仅一端连着社会个体、历史,它的另一头,一定还牵系着未来。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幻化为一列列疾驰的高铁,驶出国门;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孔子学院,学中文如今也成为了热门;太极、中医,京剧,一系列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事物正在走向欧洲、美洲……
个人、历史、未来,都被一条名为文化的纽带紧紧、紧紧的相连。我,和许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站在世界的东方,一手牵着历史,一手系着未来,眺望远方……
天地本宽,而狭者自冗;岁月本闲,而扰者自促。人生浩荡十几载,有那么多喧闹繁华,那么多“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我惟独记得那段缓若流水,而端丽安宁平和、有光的日子。
每年八月总是闲适。抛开了六月紧压的学业考试,七月的补习作业,终于迎来了闲而无事,悠而无扰的八月。
八月里,手捧一籍书册静坐半日时光,岂不自在?
书籍总是静摊在掌心,好像默默不言的一把钥匙,我持着它,便能打开了独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黑字携墨香入我浅梦,白纸随长思进我脑海。字里行间跳动着的,全是真意,予我一片最宁静平和的所在。而
这样的平和并非平铺直叙的乏味,偶也有灵光闪现,如微澜的湖面,偶尔泛出一两点明闪的波光-----也许是《诗经》里一句动人的“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也许是《红楼梦》宝玉一首禅诗中一句“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看真无趣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有可能是《傲慢与偏见》中伊丽沙白的莞尔一笑,《偷影子的人》里小男孩那只童年的风筝。这些潜藏在书中的明亮微光,使我那平和不言的时光更添风致。
八月的夜里,手拈一叶残花,穿径旧巷小道,岂不悠游?
用过晚饭后,我是有散步的习惯的。一则消食消暑,再就是徜徉在开阔的天地,去享受我平和有光的小日子。
散步是安静和煦的,没有跑跳那样急促激动节奏,它只是脚步的跟随,缓慢又平和。
走过铺青砖的小径,绿已成阴。深绿罩着微暗的夜色,笼出一片清凉的阴影;走过锦带花盛开的花中小道,艳如红玉的锦带花,沉垂着花朵,压着黄昏与晚霞的韵,像一柄安放的鎏金步摇;走过那片残荷蛙鸣的池塘小石路,瞥见一片粉红的荷花瓣,零落在浮萍上。屈膝抬起,看着那一瓣生命将竭的粉红——会心一笑,想起了佛祖与弟子们拈花一笑,菩提不言的典故。不言不言,一切喜乐与欣然都在这不言中,一切快活与体悟都藏在这平和有光的日子里。
我期盼着八月的到来,于一年匆匆岁月里,捎给我一段平和有光的日子。“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日子呀,岂不自在?“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日子呀,岂不悠游?平和有光的日子呀,难道我们不都应该拥有吗?
我愿续一段时光,不促,不扰,不冗,不繁,且平和有光。
高考热门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高考材料满分作文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养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胡作非为带给它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的宿命。它并不会思索怎样直面挡路的顽石,而是轻柔地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以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入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诫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水,却史无前例地凌乱,两岸的风景,只是浪花翻起时的告别;水里的鱼儿,只是转身的一个再见。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终结,一切痛苦,都显得巨大。
山和水对视着。
“其实,你我并不是对立着的。”山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挫折,不放大痛苦;等待一个人,在山的顶峰默读水的流动,在水的旁边朗诵山的倒影!”
山开始流动,水开始静默。
水开始坚强,去面对挫折。
山开始柔弱,去放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