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一个令人深受感悟的词语成就了我,使我忍俊不禁觉得心中满满都怀着感激之情,在生活中,我熏陶着那独一无二的好家风伴我成长,让我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变成一个积极向上、谦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是哪些好家风改变了我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我就一直以我的父亲为榜样。父亲还经常告诉我,做人要诚实,如果你要是犯了什么错,只要及时承认并改正,那就是一个好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跟爸爸妈妈去祁门,奶奶给了我100元钱,叫我买衣服穿。我高兴极了,心想:我有许多衣服不用买新的,我还是将钱存起来吧。还没等我缓过神来,妈妈就说:“不用了,您自己留着买点衣服穿吧!”奶奶硬是要让妈妈收下了,妈妈拗不过奶奶,只好收下了。(原创投稿)
看着妈妈把钱收下了,我高兴地蹦来蹦去,妈妈斜着眼看了看我,我才停下来。心里想着,我又有了100元钱了,我又可以将钱攒起来,然后就可以充“星币”了。于是,我就叫妈妈把钱给我。妈妈说:“等下给你。”我一听到“等下”,我就知道妈妈的意思了。我愤怒的说:“不给就不给,有什么了不起,不就100元钱。”我跟妈妈都上了车。
在路上,有一个念头一直在碰撞着我的心,我不禁胡思乱想起来:既然妈妈不把钱给我,反正我知道妈妈把钱放哪儿了,那是我的钱,我必须得把它拿回来。就在这时,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了,妈妈说她要去厕所,爸爸要去买早点,这不正是老天赐给我的一个机会!我就悄悄的将妈妈包链拉开,从一沓钱里面抽出了1张,放入口袋,当时,我的心一直在扑通扑通的跳着。
到了县里,我就立马偷偷跑去充了话费。充好了话费,我又用话费充了1万星币。过了很久很久,我才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家。
晚上,妈妈才发现钱不对劲,少了100元钱,爸爸和妈妈一直再算着,怎么算都少了,紧接着,爸爸和妈妈的目光转向我。我惊慌失措:“不……不是我拿的。”妈妈说:“我只是问你,没说是你拿的,你那么紧张干嘛?”说完这话,爸爸妈妈都去睡觉了,我也去睡觉了。
躺在床上,我一直十分懊悔。爸爸平时那么苦口婆心的教我做人要诚实,我却偷偷拿了钱,还不敢承认。越想越睡不着,很难过。记得有一次,爸爸捡到了1000元钱,他立刻到处询问别人有没有丢钱。有个人说他掉了1000元钱,爸爸核实一下,就将钱还给他了。
我决定去和爸爸说清楚,我立马穿上衣服,去轻轻敲响了爸爸房门。我把经过一五一十地说给了爸爸听。爸爸说:“你能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要牢记,我们家最讲究的'两个字就是诚实!
这次事情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撒谎是一件让自己心里难受的事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会牢记爸爸的话:我们家最讲究的两个字——诚实
那是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幽径,路两边是花丛、草丛和茂密的树林。这条小路通向一处房子,一处好久沒人来的房子,看上去很老。爷爷在前面领头走着,我们都在后面规规矩矩的跟着,整个队伍默默地走,严肃的气氛在我们之中徘徊。连最喜动的几个"小猴子''也抓着大人的衣角,低着头前行。
约莫五六分钟后,我们来到这座旧房子前。众人停了下来只见爷爷将手放在木门上闭上眼叹了一口气说:”唉!我这辈子只来三次,第一次是由我的爷爷领我来的;第二次是送我爷爷灵位的;第三次啊,是今日我领着你们来这里。这或许是我生前最后一次来了吧。”说完后,他推开了门。
房子的内部空间很大。正对门的是一座很大的香案,上面陈列着大约百十个灵位。爷爷吩咐众人去周围打扫卫生。自己拿着一块很整洁的抹布,细细的擦拭着香案,像是在擦着什么珍宝一样。
忽的,三叔家的小子惊叫道:“墙上有字,快看!”一时间众人皆朝那里走去。“明德……”有人正要念出来。爷爷却出声打断了:“明德守信,为立心之本;勤勉高节,为立身之本;忠君孝祖,为立人之本。”众人看向爷爷,只见他边背边擦着香案。然后,将抹布整整齐齐叠好,走到这里说:“这,是我们的家训。”
爷爷站在那里如苍松一般,与墙上气势非凡的二十七字家训相呼应,竟奇妙的`融合在一起。在那一刻,这二十七个字与爷爷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挥之不去。
爷爷像是在回忆往昔,久久凝立不语。突然,无尽感慨的语气从爷爷嘴里发出:“我们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家族创始人,曾经三次参加科举不中。最后做了一名商人。那个时候,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当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的。但,先祖深知‘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于是他立下这三条家训,并以身作则。那时家族经营着布庄生意。当时很多商人哄抬物价,有人也劝先祖这样做,可是却被他拒绝了。后来,朝廷出面压制物价,很多商家都伤了元气,唯独咱们家族没事,反而因为名誉好大赚一笔。再后来,朝廷要筹措军费,大部分商家都不愿意,只有很少一部分愿意,先祖就是其中之一,他捐了三成的家财。有人说他傻,说他蠢。他却说:‘利者,得失之差也。国之得失,吾等存亡之机矣,故无国家之利安有个人之利乎(利益,在于一得一失之间,国家的存在与否关乎着我们的存亡)?’最后战争胜利了,国家奖励有功之士,先祖赫然在列,家族被奖励免税三年,之后税率降两成。由此家族进入鼎盛时期。
几百年的光阴中,战乱频发,家族几次迁移。造成家谱几次遗失,虽大部分找寻回来,却依旧不完整。只有家训完整流传下来。我,希望你们记住它。”一时间,屋内静悄悄的……每个人眼中散发着异样的神采。
缓缓的关上了木门。爷爷突然转身大笑:“兼德勤,明礼节,行当光正,百多邻亲皆称善矣;信为先,利为后,义存颅顶,数十春秋无愧活也。”说完,潇洒而去。
说起家风、家训、家规,总觉得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而对于我家来说,这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我家四代同堂,上上下下加起来有近百人。
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家,最主要的便体现在“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就是什么事儿都要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爷爷奶奶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着,就算他们说错了,我们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说的话,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听,长辈让我们做的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在一起吃饭,如果长辈没有动筷子,晚辈是绝对不能先吃的。吃饭过程中,是不能随便讲话的,也不能发出奇怪的声音。不吃的食物和不能吃的废物都不能乱丢。吃完了要把碗筷摆放好,还要说“我吃好了,大家慢慢吃”之类的话,才能离开饭桌。不知不觉中,这都已经成了一个习惯,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家训,词典上这样解释的,“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由此可见,家训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爷爷时常对我说: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因此,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诚实守信”。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谎,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对我说过:做错事情不要紧,如果说谎为自己开脱,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一百倍。我也曾经为了好多事情而跟父母说谎,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母亲狠狠的打一顿,然后就是一场说教。爷爷还说:做为一个刘家人,一定要信守承诺。我一直奉行这句话,从我记事到现在,我虽然不能保证,我答应别人的每一件事都做到了,但至少十中有九是我认真做了的。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勇于承担自己的一言一行,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都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也要自己敢于承担,不能退缩。
家规,在我的认识中与家教是有点相像的。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大人说,谁家的孩子真好,真有家教啊。我觉得家教就是长辈对我们的一种教育。在长辈的帮助和教导下,从我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反映。我的.父母教育我讲礼貌,主动和长辈以及邻居打招呼。他们不仅这样教育我,而且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家里有很多人都说母亲是个好媳妇儿,家教真好。每当这时,我就能在外婆的脸上看到骄傲的表情。而每当有人夸我特别有家教时,我的父母也是一样的骄傲。家教,也是父母的一种言传身教。通常,长辈们就是晚辈的榜样。
家风、家训、家规有着异曲同工的方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需要家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使之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作文
家风家训作文
家风家训作文【推荐】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美好品德与文化传承至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话说的好。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开始,就告诉人们优良的家风是必不可少的,我家也是如此,有着独特的家风。
从小的时候一直到现在,我的床头总会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数十条我家的家规。那都是妈妈的杰作,她总是喜欢约法三章,上面的家规也真是很足:什么坐姿要端正啊,什么要尊敬长辈啊,还有什么要好好学习啊,这都是妈妈的要求。我也很乐意接受并完成她的要求,不仅是因为我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因为我能从这些条条款款中让我看出了妈妈对我的爱,对我的希望。
我的爸爸却不像妈妈那样严肃,总是喜欢和我一起聊天,开玩笑。但我依稀记得从小的时候开始,爸爸总是会在我耳边很严肃地讲一句话,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那是一个基本的原则。爸爸也一直教导我,说:“诚实不仅是中华美德,在生活与以后的工作中更是重要。”爸爸不仅会跟我讲道理,更会为我讲许多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小的时候跟我讲《狼来了》的故事,长大了跟我讲《华盛顿砍桃树》的故事。这些故事令我十分深刻,也使我不论是上学还是在生活中都会铭记爸爸的训导,做一个讲诚信的孩子。爸爸也会以身作则,在单位里没有一个人不夸爸爸是个诚实的人。有一次,爸爸去出差,在路上不小心撞坏了路标,当时并没有人看到,也没有摄像头,爸爸完全可以不用管它,但是爸爸却坚持一定要去警察局告诉警察,并赔偿费用。事后爸爸也告诉我:“犯了错一定要主动承认,承受你应有的惩罚。”爸爸的言行举止也使我深受启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爸爸的精神与品质。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婆是一个很慈祥,很善良的人。她总是会抱着我,为我轻轻地唱歌谣。她在阳台上养了许多花花草草,每天都会为它们浇水、施肥,细心地照料它们,也总会开心地和它们聊天,和它们表述自己的情感。偶尔在路上遇到那些受伤了的流浪动物,她总会把它们带回家,认真地为它们疗伤,陪它们玩耍,等到它们痊愈后,再放走它们。在外婆替花浇水,为小动物疗伤,播撒她的爱心时,温暖的阳光总会照在她那满是岁月痕迹的脸庞与满头的银丝上,外婆总是会笑得很灿烂。这个时候她也总会摸着我的头,慈祥的说:“乖孙孙啊,你一定要学会播撒你的爱心,不论是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还是楼下的流浪猫,你都要用爱去照顾它们,去包围它们,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你知道吗?这个世界是缺不了爱的呀。”我也总会把外婆的话语牢记心中,用爱和温暖去感染身边的所有人。
我的家里教育我的话还有许多许多:爸爸要我诚实守信,妈妈教我认真学习、规规矩矩;外公让我坚强、永不放弃,外婆告诉我要内心充满爱。
家里每个人的教导与家训、家规我都记在心上,我家这种优良的家风也一直在传承下去,我也一定会在日后的生活中传承我家的家风,遵守我家的家训与家规。让中华美德在我们的传承下永远不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3、不能翘腿。等等……虽然还有很多条的规矩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束缚着我让我更好的成长。而我和妈妈之间也不仅仅只有这些法则。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无疑问的是学习,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每个周日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虽然名义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会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也算是让我“长了见识了”。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也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父母,尽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现在父母眼前。
“百善孝为先”,人们从古至今一直认为“孝”为百善之首,由此可见一个人有“孝”是多么的重要。我的外公就是一位有着这样美德的老人,还受过市里的表彰呢,他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记得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很冷,屋外还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更让人感到阴冷阴冷的。爸爸妈妈有事都出去了,只有我和外祖母两个人在家。我吃过晚饭早早的就钻到暖烘烘的被窝里,惬意的看着故事书。不一会就听见隔壁房间断断续续的传来外祖母“哎呦、哎呦”的呻吟声。大概是她生病了吧,我想起床过去看下,可刚掀开被子的一角就感觉到冷冰冰的寒意。“算了吧,我只是个小孩也不会做什么”找到安慰借口的我就装作什么也没听到似的,继续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津津有味的看着我的故事书。
没过多久外公从外面办事回来,刚一进门听到外祖母的呻吟声,顾不得把手中的雨伞放下,就跑到外祖母的屋里问她怎么了,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下。看到外公回来了我再装听不见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很不情愿的爬出我那温暖的.小被窝,装腔作势的过来看看外祖母。那天大概是外祖母吃坏了东西胃里不舒服,说着说着就“哇哇”的呕吐起来,吐的外公一手一身都是粘糊糊臭臭的呕吐物。满屋子一股呕吐物的臭味直冲我的脑门,那气味又酸又臭真是难以形容。我连忙捂着鼻子狼狈的逃了出来。外公见了什么也没说,只是出来洗干净身上的脏东西,拿了垃圾桶带了块布,一点一点的把外祖母吐在床上的呕吐物清理干净。然后去卫生间打了盆温水,小心翼翼的把外祖母嘴角下巴上的残留物擦干净,接着找来治疗消化的药倒了杯温开水伺候她老人家服下。整个过程是那么的自然、仔细,没有一丁点的不舒服。
时间过的好快,一转眼都九点多了,外公忙里忙外的照顾外祖母连晚饭都忘记吃了。现在看到她老人家服过药人舒服睡下了,才放心的开始吃完饭。这晚了冬天里的饭菜早就冰凉冰凉的了,外公只是简单的往饭里倒了些热开水拌了几下,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没有一句怨言。
我坐在边上看着大口吃饭的外公感到很奇怪,外祖母吐的东西那么臭那么恶心,难倒外公一点都闻不到吗?是外公的鼻子出了问题吧?我好奇的问外公。
外公看着我,用手摸了摸我的头,意味深长的说:“笑笑,你现在是五年级的大孩子了应该懂事了,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教我们学习抚养我们长大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等他们老了身体差了就需要我们去照顾他们,让他们有所依靠啊”。
外公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原来外公和我一样也是能闻到那恶心臭味的,但不一样的是外公有着对外祖母孝顺的孝心。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低下了头。
自从那以后,我似乎长大了许多。现在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家要是感到累了,我都会为他们端上一杯温白开水,帮他们敲敲背,让他们好好休息下。我要让这份孝心的爱在我们家传递下去。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每家都有自己的家训、家风。好的家训、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更造就了好的家庭、好的人才。
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我家也有家风、家训。总结起来,我认为就是尊老爱幼、忠厚诚信、勤俭节约、知书达理,这些都是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的。他们不但这样教育了我,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我们全家到外地旅游,在车站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老爷爷领着小孙子在站台上徘徊着。妈妈看他们不对劲,便走过去,寻问怎么回事,那个老爷爷叹了一口气,用十分浓重的地方口音说:“钱丢了,俺和娃回不去了!”看样子,他们应该来自很远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钱被人偷了。妈妈马上从包里拿出钱并把我们买的午饭给了他们,说到:“大爷,您先拿着吧!别推辞,这是我们对您的一点帮助,您买了车票赶紧回家吧,啊!”那老爷爷惊讶极了,没想到在这种地方还能得到陌生人的帮助,他激动得连声说谢谢。说完就拉着小孙子高兴的去买票了。妈妈的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还有一次,爸爸带我一起去外地开会,也是在车站。我们遇到一位叔叔托付我们看管一下他的东西,他去有点事,我们便帮他看管。结果我们要坐的车来了,眼看车就要走了,我着急的说:“要不就把他的东西放那,也没人拿。”爸爸严肃的.说:“这怎么行,答应别人的事,怎么能失信呢?宁可我们坐下趟车也要等他回来。”说着,走到售票窗口,把票退了。过了半天,那位叔叔气喘吁吁跑过来,不好意思的说:“不好意思了,让你们久等了这么半天,你们要去哪?坐我车一起走啊。”就这样,我们不但没误点,反而更快地到达了目的地了。
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正能量,让我们把美好的家风、家训发扬光大,永远传承下去!
好家规造就好家风,好家风造就好家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他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我们家有许多的规矩,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了,“东西不要乱扔乱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这些都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爸爸妈妈还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有礼貌,对长辈要尊敬,对父母要孝顺,做人做事要讲诚信。他们是这样教育我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妈妈身上的真实事例吧!
我的妈妈是个大孝女,每次回姥姥家,都会买一些姥姥爱吃的、细软的、好消化的食品;还会帮姥姥整理家务,烧几道菜,每年还会陪姥姥出去旅游。记得去年姥姥肾病住院,妈妈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姥姥,还得操心我的学习,忙的不可开交,但她从没有怨言。每天妈妈都要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晚上在医院帮姥姥洗脚,细心照顾,一个月下来,妈妈累痩了不少,可妈妈一点儿没有怨言。这件事让我从妈妈身上看到了孝顺的美德,我也要像妈妈学习。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让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上至皇帝诸侯,下至平民百姓都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家风,是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家训,往往塑造着我们的本性;而知识则是精致的点缀。
古有仁智礼义,今有勤孝谦和思,优秀的家风良好的家训,在家庭中积淀传承。
外婆家家风论:孝、勤、学、礼四字,家里的长辈们把“勤”字放在了最当头。
外公外婆素日讲究“勤”。小时候,我总是坐在外婆腿上摇着竹扇,听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故事。每次回到外婆家总能看到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忙碌,哪怕是短暂的清晨时间也有着季节的繁忙,去年的暑假,我看到了夏季的繁忙,目睹了勤劳带来的收获。
清晨闹钟响,我们姐几个就起来了,相约一起去看,清晨才开的喇叭花。推门步出,清风朗朗。我们兴奋地跑向小溪:呀,紫色的喇叭花一朵连着一朵,像是排着整齐的队,向着鸟儿,向着太阳公公吹起了小喇叭,煞是可爱呢!刚想摘下一朵,却传来了:“不要摘,等太阳出来了,他们会收起花瓣,明早再开”的声音。我寻声望去,只见外婆背着一满筐的蔬菜走来。经过我们身旁,却不见外婆停住脚,而是快步的向家的方向赶去。我们几个偷摸摘下几朵,嘻嘻哈哈地跟着外婆的背影也回家了。放下菜篮,外婆叫表姐拿来几个竹筐,将蔬菜分类。哇,豆角、丝瓜、苦瓜、辣椒、茄子、空心菜…最后居然还咕噜咕噜滚出来几个甜瓜。最小的表妹一见甜瓜,立马捧起一个就啃。我们几个乐呵呵地吃着甜瓜时,外婆提着衣服去了小河边,洗完衣服归来,太阳已经跃跃欲试了,家里的鸡、鸭、鹅,见到外婆的身影都一拥而上,簇拥着外婆,那阵仗不逊色于一位星光熠熠的明星,被一群粉丝包围的现场。
早饭过后,我和表妹几个按着外婆教的步骤,将往日采的棉花去籽、洗净、晾晒!大人们则是隔一段时间就运回来几袋子稻谷,摊开在院子里晒着。下午,稻谷晒干了,望着金黄金黄的谷子堆成一座小山似的外公乐呵呵甩着额头上的汗!
傍晚时分,一声闷雷之后,豆大的雨点打在地上,像是在泥土地里丢下了一个小小的粒状鞭炮,灰尘轻轻飞溅。雨点儿和着风、伴着阳放肆地下了起来。夏天的雨来的猛,去的快。雨停了,风凉爽了!此时的外公外婆脸上漾起了满意的笑容,抄起锄头,一边走一边向乡亲们吆喝着:趁着雨水,打湿了泥土,这会儿去翻地才是最轻松的呢!
今天的晚餐格外丰盛,一桌子的美味。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坐在桌旁,却谁也没有动筷子,等到长辈们都坐定方才启动吃饭,这是“孝”;饭桌上不扒拉菜,不吧唧嘴,遇到客人主动问好,这是“礼”;请教他人,不打扰正在学习,这是“学”。
一户人家一条家训,一方土地,一种家风。好家风,好家训,让我们潜移默化,从诸葛亮的《试子书》到当今的《傅雷家书》古往今来,其精华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