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幼儿:张璐
观察时间:20xx.10.12
观察目的:帮忙幼儿多开口说话
观察过程:张璐是九月底来我们班的,性格很内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师小朋友说话。
观察一:
有一天,吃完饭,我让吃完饭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场上,只见她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在一旁的卞琦小朋友就对她说:你怎样不出去啊?张璐看了一眼卞琦,不做声,把头低下去。
观察二:
午时快放学了,我拿出已学的字卡让小朋友来认,我先出示一张字卡对小朋友说,看哪位小朋友还认识这个字宝宝?我一说完小朋友都很踊跃的把自我的小手举起来了,张璐想举又不敢举的小手,我看着她说:张璐,你能告诉教师这个字宝宝怎样读吗?她缓缓地站起来,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说话,我微笑地对她说:不要怕,教师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见她小声地读:紫色的紫我让小朋友为她鼓掌,表扬了她。
措施:
1、创造条件,让她多开口说话。
2、多鼓励她,并多开设一些谈话活动。
效果:
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张璐的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发现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候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容,有时候点她回答问题,也不会向以前那么小声地回答我,和教师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显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欢乐成长!
观察对象:锐锐
观察时间:2021年
观察环境:教室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用心的学习态度
观察实录:锐锐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见他和同伴开心的嬉戏,小嘴巴也总说个不停,声音也大,群众游戏时就更加活跃了。但一到上课时间却总是无精打采的,一动也不动的坐着,小手插在口袋里,嘴巴也不张,不愿同教师学习知识,教师批评了他,可他仍然不愿张嘴巴,这让教师很着急。
分析: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上课很懒散,还经常坐不住小板凳,没有其他小朋友上课时的活跃与活力。
措施:
1,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
2,运用不一样的游戏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3,慢慢培养幼儿上课时的良好习惯
观察地点:益智区
观察目的:能够正确的找到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并进行合作游戏
观察记录:
今天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了益智区的中国地图拼图,这个拼图非常大,大概有几百多块合在了一起,必须两人合作才能完成。-和-组成了一组,-说:-,我来拼,你帮我从篮子里拿出来吧!-:好的。说完两人便开始游戏。
-个子矮,拼图篮子在桌子的中间,-便爬上了桌,在几百块拼图中帮-取拼图快。此时-看-拿不到,-一踮脚,伸手就把篮子往他们自己身边拉了过来。这时别组的幼儿就开始报告老师:我们拿不到拼图了,-拉到他那里去了,没放在中间。这时,我说:-,篮子要放到小组中间哦!-很不情愿地一边推回,一边说:-他也拿不到。我说:拿不到可以想办法呀!-听完就开始一边找拼图,一边对应底板独自拼了起来。
首先找来几块的区域: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这几块拼图是中国地图中区域的,又找到拼在一起的,然后再开始找右边城市多密集的区域。
同时,-因为拿不到拼图块,手中就一直抓着原先拿到的几块小拼图,怎么也找不到往哪里放,渐渐失去乐趣,最后到一旁自娱自乐了起来。这个拼这里,那个拼那里,不一会儿,-就一个人完成了中国地图的拼搭,很有成就的喊:陈老师,我拼完了。我一看立刻赞扬他:-,你真棒!
观察分析:
中国地图拼图其实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不识字,只能按照拼图的形状,寻找相应的位置进行拼搭游戏。再加上有几百块合在了一起,难度就更大了,有时总找到相应的拼图,这时大家都做得很好,询问别的组差不差这一块,递给别的组的幼儿,这就体现了《指南》中指出的4~5岁幼儿会用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的游戏。
-是个热心、能干、爱动脑经的孩子,当他看到-拿不到时,他回去帮助-,但是用的方法不对,导致游戏时别组幼儿对他产生了冲突,好在他自己也发现这样做不太好,立刻又放回远处。这就体现了《指南》中指出的4~5岁幼儿与同伴产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
-是个活泼、好动,但没有主见的孩子,别人让他怎么做,他都会说好的。他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但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够保持很久,遇到困难时不爱动脑筋或寻求他人帮助,所以在他拼图的过程中,我应该多引导他,给他帮助及鼓励。
改进措施:
1.多用一些篮子分拼图块,让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更容易找到拼图,并进行拼搭。
2.要多多耐心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他们鼓励,坚持让他们自己完成,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合作意识,学习相互帮助,鼓励他们多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成功。
4.给能力强的幼儿多加一些要求,让他们带着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
观察地点:益智区
观察时间:随机观察
观察对象:刘x
观察过程:最近在益智区投放了筷子,结合益智区的数学盒进行按数夹物的活动。我和他们一起玩,以便指导幼儿用筷子的方法。我说:我先夹,于是在1的盒里夹了一个小球,其他的孩子依次夹取,到-时,已是最后一个数字6,我问:这是几?-说是8其他的孩子说不对、不对,-又说:是9。我就问旁边的刘畅:他说的对吗?刘畅脸都红了,紧张的说:不知道。于是我们又把那个数字儿歌背了一遍,-才改了过来,我们又继续夹起来。
分析:-在各种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他接受能力较强,爱动脑子。我原想就指导刘畅的,刘畅对数的概念较模糊,因此平时对他的指导较多,但是在区角活动中,发现了-(我认为他很明白)对数还是模糊的,对数还有混淆,这也说明有部分幼儿对数的认识不是非常清楚,在集体活动中不易发现,因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易模仿和从众,使老师不能全面的了解每个幼儿。
措施:在生活的各环节加强对数字的认识,在区域活动时多观察幼儿,指导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认识,并做有效记录,小组活动时全面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的程度,益智区更换材料,增强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观察地点:益智区观察时间:随机观察观察对象:刘x观察过程:最近在益智区投放了筷子,结合益智区的数学盒进行按数夹物的活动。我和他们一起玩,以便指导幼儿用筷子的方法。我说:我先夹,于是在1的盒里夹了一个小球,其他的孩子依次夹取,到赵元辰时,已是最后一个数字6,我问:这是几?元辰说是8其他的孩子说不对、不对,元辰又说:是9。我就问旁边的刘畅:他说的对吗?刘畅脸都红了,紧张的说:不知道。于是我们又把那个数字儿歌背了一遍,元辰才改了过来,我们又继续夹起来。分析:元辰在各种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他接受能力较强,爱动脑子。我原想就指导刘畅的,刘畅对数的概念较模糊,因此平时对他的指导较多,但是在区角活动中。发现了元辰(我认为他很明白)对数还是模糊的,对数还有混淆,这也说明有部分幼儿对数的认识不是非常清楚,在集体活动中不易发现,因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易模仿和从众,使老师不能全面的了解每个幼儿。措施:在生活的各环节加强对数字的认识,在区域活动时多观察幼儿,指导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认识,并做有效记录,小组活动时全面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的程度,益智区更换材料,增强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28日观察地点:教室观察对象:恒恒和寒寒观察记录: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恒恒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帮教师做事,可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教师告状,说寒寒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在我观察了寒寒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寒寒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时寒寒在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个性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恒恒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寒寒就大声地说‘你干嘛啊,恒恒哭着向我告状说寒寒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寒寒叫了过来,对他说:你对他怎样了啊?寒寒说:恒恒把我的积木弄倒了,我没有骂他我又问他:你知不明白他为什么哭呢寒寒摇摇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气对他说话,那他以为你就生气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会哭。对吗寒寒想了想,对我说: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齐玩。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你是最棒的!反思: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潜力的缺乏。作为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区域名称:生活区
观察对象:xx
记录者:xx
观察重点:能安静参与游戏,有良好的游戏习惯。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xx和几个要好的同伴在活动室的一角玩。玩着玩着有一个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别的地方去了。xx一看急了赶过去想把她拖回来。那个孩子见xx追来急忙快速躲闪。一来一去结果变成了你追我逃。她们俩在孩子中窜来窜去好几个孩子差点让她们撞倒。见此情景我忙阻止了她们,要她们注意安全。听了我的话她俩又到一边玩去了。于是我就设法转移她的注意力。
行为分析:
也许是xx觉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许是刚才玩得还没有尽兴,总之一会儿xx又提议玩起追逃的游戏来,看来今日她对捉人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评都不是好办法,孩子可能会口服心不服,说不定还会产生逆反情绪。
教师后续的支持:
xx各方面本事较强,我在表扬x是教师的小帮手的同时,向她指出刚才奔跑的不足,并请大家讨论?室内为什么不要奔跑,室内奔跑会有什么后果,xx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注意运用有效的策略,让孩子在愉快理解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投入与另一个活动中去,孩子不但能愉快的理解,还能在以后都做的很好。
观察对象:
-
年龄:
5岁
观察日期:
20xx年9月29日
观察者:
-
观察地点:
中四班活动室
观察时间:
9:30-10:45
使用方法:
轶事记录法、照片记录等
观察目的:
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持久的进行拼图活动。
观察记录:
幼儿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幼儿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时个别幼儿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这时在一旁观察的-兴奋的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不是吗?边说-边把一块拼图放在合适的地方。-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的拼图,她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拿起其它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找到要放的合适的地方,于是她翻开卡片后面的标记,很快找到了相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时,-看看没有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放回原处。
案例分析:
幼儿在选择拼图时,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幼儿年龄特点,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摘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材料,投放难度较小的拼图,根据每个幼儿特点和发展阶段操作难易不同的拼图,使不同年龄的幼儿都得到发展。
采取措施: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的拼图作相应的标记,引导幼儿观察,判断,根据中班年龄特点,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观察反思: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习观察和分析玩拼图的方法,要时刻观察,引导幼儿,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和水平进行相应的投放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