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历史的长河,穿过茫茫人海,走过朱红的宫墙,寻觅至山水间,与白衣飘飘的你相遇。
你好,苏轼。
自小,我便仰慕你。你是历史长河中少有的才子,是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你留下了诸多千古名句,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我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在同一美景里,多数人只是吟诗观赏,而你却能发掘出它背后蕴含的哲理。读你的诗,便能知道你的聪颖,富有才华,与众不同。
你强调“有为而作”。你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制,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在浊世中,你能不被世俗所迷惑,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所向往的东西,不因作而作,不逼迫自己写没有感觉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你的作品独具一格。反观我自己,写的作文多了几分应付的味道,读起来总感觉少了一丝韵味,像是脱离了本质。如有机会,“你好,苏轼”,我想向你请教一番。
你的'善良,也让我敬佩。你居于常州时花光积蓄买了一所房子,后经打听,你得知这是一座百年邸宅,主人是一位老夫人,她的不肖子孙将它卖给了你。你当即烧了房契,归还了房子。我真想与你会面,问你,为何你不在乎钱财?钱财散尽,却也毫无怨言?难道你真的甘愿居无定所?难道你真的甘愿飘荡于四海?或许是吧,你的善良超脱了世俗,你全然不因钱财而困惑。在那个浊世之中,你的善良显得更可贵、更难得。
我敬慕那个志存高远的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你的意气风发;我动容那个心怀柔情的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此坚定、执着;我惊艳那个乐观豁达的你,“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教我珍惜时间、把握时间。
我敬佩聪颖、富有才华的你;我敬佩善良、独具一格的你。
如果有机会,我定要和你说一句“你好,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一位充满才情的大词赋家,却因王安石的不喜而壮志难酬,并贬数次,东坡也好,子瞻也罢,它总是反思的人生,经营着人生,终成大器,它具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又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忧伤。
他就是苏轼,苏轼的一生是一种苦难,也是一种功。
22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名满京城,却因欧阳修的造化弄人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进入仕途又连遇不幸,母亲,父亲,妻子相继死去。可以说苏轼,十分不幸,这10年沉浸在苦难之中。
刚脱离苦海,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却又与王安石变法相遇,一封《上神宗皇帝书》述尽了百姓在变法中的'不幸,可接二连三的石沉大海,又让苏轼心灰意冷,于是自求外放,来到杭州。
西湖之上,“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衬出苏轼的忧郁,却也使这位诗人更加文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正是这样灼灼其华的文字,又遭到奸人所害,苏轼又外放了。在平原纵横的密州,挥洒豪放,“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但苏轼豪放中的孤独却又寄托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亡妻之伤,那样的痛,在乙卯正月二十日这一天爆发了,这一《江城子》前后之间震撼古今。可以说,苏轼的文华,已超越了前人,而他的水调歌头,也超越了未来,如一块巨石屹立在河流之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名扬,自此之后,有人评价道“余词尽废”。
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又被文字狱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离开后贬至黄州,在103天的压力之下,又一名篇《赤奴娇。赤壁怀古》在他笔下而出。
英雄自古多磨难,此后又经几折贬。在詹州回汴州的路,不幸逝去。一个苏轼,半个北宋,“水调歌头,余词经废”,正是经历了苦难,才成就了成功。
海风轻拂着沿岸的树、礁石与山丘。向远处看,一艘挂着白帆的航船,渐渐向岸边靠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呆呆地立在船头。看着越来越清晰的海岸,他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激动。阔别数载,终于又回到了梦中的故土。一代文豪苏轼,了却了心中的梦。
从出生,你就异于常人。五岁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读书,便表现出过人天赋。参加科举,你金榜题名,被皇帝诏见,受到器重。在外人看来,你必将飞黄腾达,出将入相不在话下。的确,你也曾对政治狂热,也曾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可上天偏给了你一颗恣肆而不受羁绊的心。面对弊政你直言不讳,最终惹怒了朝廷当权者,被逐出了京城,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被贬的路上,你倍感彷徨。政治上的失意,生活的艰难,让你那颗不受羁绊的心,倍受煎熬。
上天总是尽人意的,给了你磨难,同时也给了你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来面对。看淡悲剧的人,把悲伤化为崇高。
长江边,赤壁下。你面对滚滚长江东逝水和千年往事,抒发感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你的气度。“山高水月,水落石出。”是你内心的恬静。独立江山,你身上忧远清悒的气韵是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气势,撼动了文坛,独领千年风骚。人们只为它的`美所折服,却不知其中暗含了他半生的遗憾与无奈。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乌云蔽月,人迹绝踪,说不出如斯寂寞,你手起音落,一曲锦瑟留在繁华间。
后半生风云的突然变幻,是上天给你的玩笑。孤岛之上,你静听竹林清风。暮然回首间,你凝望苍穹——繁夏沧桑,残言断章,千里烟波,无语凄凉,无何依恋,寄居深林,依山傍水,一生清淡,默默思念,如泣如诉。
花会凋零,剧有落幕。生活是一首静谧的歌,无论生命多坎坷,只要心中坦然宁静,它就犹如藤蔓上的花朵,爬满生命中的每一季。
风云变幻中,他处之泰然。
任世事清浊,他一笑千载。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
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
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
你,唐宋八大家之一;你,宋四家之一;你,千古名人。别称“苏东坡”的你,一直都是我心中的偶像。
和当代那些“小鲜肉”“大咖”相比,我觉得你才是真正值得崇拜的人。他们只是凭借着光鲜的外表,搞怪的风格,名噪一时。而你,有着像《东坡七集》、《东坡易传》这样不朽的作品,还有平生写的几千首诗词,流传至今,又有谁会不知道你呢?你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敬佩、崇拜的人。
可是,我又为你的遭遇感到心痛。你多次被贬,贬到那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地方。就是因为你提出了不同的政见,又因当时朝廷有人嫉妒你的才华和地位,所以你屡遭排挤。最让人愤怒的是,在这些人当中,有对头也有朋友。可见,你有多么凄惨,不仅得不到皇帝重用,还惨遭诬陷。
但你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始终保持着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在被贬的时候,你选择勇敢面对,面对这个世界,虽然你很痛苦,但是仍然表现出了一副无所畏惧的模样,仍有进取精神。你艰苦的一生,也换来了大家对你的敬佩。
最让我难忘的是,当时你居于常州,把最后一点积蓄用来买了一所房子,正当你要准备搬进去住的.时候,碰到一位老妇人在痛哭。你询问老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才得知,原来自己刚买的房子是老妇人家的祖屋,被她的不肖子孙卖掉了。谁能想到你当即把房契烧掉了,自己另觅住处。你的处境如此窘迫,却依然心系百姓,乐观诙谐。
我欣赏你在政治上不畏强权,敢说实话,坚持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我敬仰你在文学上不拘一格、豪迈开放,高洁孤傲的创作风格。你是诗坛上的一颗璀璨之星,你的千古名篇流传极广,你那脍炙人口的诗句,依然萦绕耳畔。你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在我心中,你从未远离。
苏轼,我想对你说:你,乐观、豁达、遇到困难不退缩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坐在书桌旁,读着苏东坡的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我的心灵受到了震荡。为这首词的豪迈,更为这首词作者苏轼的一生而感动。
这是怎样的豪情能写出如此激情澎湃的大江东去?这是怎样的沧桑才能写出悲凉的人生如梦?我们知道苏轼是四川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苏轼从小就熟读经书史文,并在二十二岁的时候与弟弟同登进士。在苏轼的有生之年,宋朝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在朝廷中,变法派诬陷他,他没有为自己辩解,只求离开朝廷,出任地方官。其后,他又在各地做了一些州官。任职期间,他在各地兴修水利,救济灾民,为人民做出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后来,他又辗转一生,奔波于朝廷与各地之间。苏轼那段时期的生活可以用“筋力疲于往来,日月逝于道路”来形容,他的很多诗词就是在那时写下的。这位旷世奇才在腐朽的'宋朝,根本无法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
大家都知道,苏轼是一个豪放派的词人。不过他可不只会写豪放类的词哦,在他现存的三百多首东坡词中,各种风格的豪放词仍居少数,苏东坡的词现存的大多数仍属婉约词。苏轼不仅创立了豪放派的词,而且发展了婉约词。可以说,苏轼既有李白那样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特征,又有杜甫的现实主义沉郁讽刺的风格,他还有婉约词人的儿女柔情。
另外,苏轼是如此热爱生活的一个人,纵使被安排到偏远的“不毛之地”任职,他也能自得其乐,想法设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不惨淡。“东坡肉”的来历就能说明这一点。
我被苏轼感动,感动于他的才情;感动于他的不畏强权,在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仍能为百姓办实事;感动于他面对挫折时的那种坚韧与乐观,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终于读懂了你初一作文
我终于读懂了父爱作文
我读懂了坚强
我读懂了初一作文
我读懂了友谊作文
苏轼,字子瞻,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在这份感情基调平淡,拥有者众多头衔的履历是后人对大文豪苏东坡的评价,可在这寥寥数字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苏轼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他是否也曾雄姿英发豪气冲天?是否有过报效祖国的壮志凌云?是否也会因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而黯然神伤?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已无从得知,那些记载着悲欢离合、承载喜怒哀乐的文字已随大江流水东逝去,不过,我眼中的苏轼,是这样的……
苏轼一生写就诗词无数,其中为后人所传颂的也不在少数,从他的名篇绝句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不同的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午夜梦回,身旁人早已生死两相隔,泪湿满襟,却又无可奈何空悲切。这是一个有情有意、重情重义、思念亡妻的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半阙宋词,一曲春景,道出一个清新婉丽、心思细腻的苏轼。“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此为苏轼初贬黄州之时所作,一幅江南水乡之景,暗含着自嘲之意,却也体现出苏轼豪放、豁达的宽广胸襟。“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笔下有情,一个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乐观开朗的苏轼便浮现在眼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好个气吞山河!好个雄心壮志!正当壮年的苏轼对着赤壁有感而发,留给后人的却是更多的感悟与思考。“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清清淡淡几笔,便描绘出一幅暖春之景,令人惊叹苏轼之文采,佩服苏轼之细心。
这便是我眼中的苏轼,一位有情有义的`大丈夫;一个有着清新婉丽的一面词人;一个乐观豁达,胸襟宽广的东坡居士;一个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的普通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士大夫,一个豪情万丈的诗人,一个简简单单的踏青之人;一个千言万语也说不尽道不完的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找到了你。
你曾经站在长江边,观乱石穿空,望惊涛拍岸,在滚滚浪涛中忆起周郎雄姿,感仕途之艰辛,叹人生之苦短,却又乐享清风与明月。
青年时的你,心中定有满腔豪情吧!但造化弄人,你被一贬再贬,心中不免有些沮丧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独自一人邀月饮酒,在月圆人团圆的时刻忍受着思念同胞的煎熬。
你说高处不胜寒,但在被贬之后却又悲伤不能居高临下一睹万山巍峨。在你的言语中,哪一句才是出自肺腑?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看似自在,内心的苦闷又能与何人说?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对天对地,诉说人生苦短。谁都知道你内心的悲苦,可忽然之间,你似乎已看开一切,明白了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汝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处身自然,闻风声,观险山,感谢造物者之无尽藏。
这是真的吗?你真已看到官场外的这片大千世界?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不得不佩服你的乐观与豁达。
你的诗文独领风骚。在你的文章中,总能看到高山明月流水行云,自然被完美地画在你的.笔下。每一个你曾驻足的地方,都能感受到你的豪迈。你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明江山不可复识。你华美的语言与豪迈的情感交相辉映,演奏出一曲激昂的旋律,再用清江皓月作背景,怎能不教人心醉神迷?
逝者如斯,终不复返,瞬之间,千年已去。江水翻腾着黄沙,历史在眼前不断演绎。滔滔江水卷走了一场著名的赤壁之战;卷走了周郎的雄姿英发、诸葛亮的才貌与智慧;也卷走了鼎盛繁荣的唐宋文明、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还卷走了前一秒的我们。这一切都已被刻在历史的沙石上随着时间的河流慢慢远去。
我站在这里,在滚滚江水面前,与一千年前的你对话。
遥望北宋,道中遇雨,目光深邃,丰神俊朗,竹杖芒鞋,谈笑自若。诧异间,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
在我的眼中,苏轼是一名天资聪颖、豪放不羁的。他二十一岁就随着父亲进京赶考,苏轼才正在风华正茂的年级,他的诗词也令欧阳修称赞不已。之后他的金榜题名,步入仕途,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苏轼的文采飞扬是何等的妇孺皆知?当他初入仕途,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新奇?所以也免不了苏轼的心高气傲。年轻有为的苏轼多次在朝廷主张变法,却和另一位文墨豪人——王安石的意见不统一,被先后贬到杭州、密州、徐州等地方任职。但在那个时候,苏轼却还能写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他的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学的会呢?有着济世之才的苏轼何曾甘愿只做一个小小的知州呢?继而,他在一次喝醉酒后,苏轼挥毫渲泄,却被卷入了“乌台诗案”。苏轼虽然死里逃生,却又一次被贬,这一次是被贬到黄州。被贬黄州之后所写下的一首宋词,内有7个字显出无限悲凉。且看: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这首宋词的题目是《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是一首赠人词。徐君猷是当时的.黄州知州,也是苏轼的诗词好友,在苏轼的很多诗词中都会有提到。单就这首词来说,下片当中有7个字最为感伤,那就是“万事到头都是梦”。这时的苏轼明白了,他毅然决然的抛开官场琐事,让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继而写下了《赤壁赋》等不朽的诗词。过后,朝廷召回苏轼,但是他按耐不住官场的禁锢,毅然决然辞官回乡。
苏轼这一生,在政治的道路上历经坎坷,而且在感情的道路上也充满崎岖,不尽人意。他的妻子先后离他而去,只留下凄凉的月光和孤独的苏轼共同相伴。我想苏轼这样落寞的文人,其实并不落寞,因为他被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在心!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提着重重的食品袋,摸黑走在回家的路上。“哎呦!”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家伙,把井盖拿走了,可怜的'我随着食品袋一起掉进了井里。
这口井里还真是别有洞天啊!井边上是许多彩色的线,就像闪电一样;尽头是一个小小的光点。随着我的下坠,那个光点越来越大。突然,我落地了,眼前强烈的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我睁开眼睛时,眼前的场景让我大吃一惊:一片片茂盛的竹林里搭着一个小茅屋,屋前有小小的几亩地。再看看我自己,一头长发及腰,头上简单地插着一支木头做的发簪,身上穿的衣服,分明是宋代服饰!
惊讶归惊讶,吃的更重要!我急忙拾起身边的一大袋零食。这时,我看见不远的海边,有一个气宇轩昂的白衣男子,正望着一盘肉沉思,口中念念有词:“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我感到十分奇怪,便去问他:“叔叔,你是谁呀?为什么在发呆?”
白衣男子:“我是苏轼,这盘肉可是我最新研究出来的美食。是用猪肉制作而成的。”顿了顿,又道:“我可不是在发呆,我是在为它想名字!”说罢,又陷入了沉思。
我脱口而出:“东坡肉。”苏轼开心得像小孩子一样拍起手来,连连称道:“好!这个名字好!”我打开零食袋,请他吃薯片、巧克力、饼干等,他一边吃一边啧啧称奇,然后又拉着我谈了许多关于美食的问题。
突然,苏轼好像想到了什么,拉着我来到了那盘东坡肉前,请我品尝。我津津有味地尝了一口,那肉甜中带着肉香,肥而不腻,美味极了,就是有点口渴,如果能来杯可乐就更好了!
“叮零零”闹钟响了,我惊坐起来,才发现吃的原来是棉被啊!
与苏轼见面虽然是一场梦,但东坡肉的美味留有余香,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这鲜嫩的东坡肉。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一个全能型的文坛领袖。在世人眼中,苏轼是伟大的天才与全才。他在诗、文、书、画等方面样样精通,并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而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人,是我心中的“男神”和“偶像”,我则是他的“小迷妹”。
苏轼喜欢广泛结交好友。他曾经说过,“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弟弟苏辙劝他择友而行,他说:“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的朋友有达官显贵,有文人贤士,有僧人道士,还有普通百姓。苏轼的朋友圈是最包容的朋友圈。他有一个好友叫陈季常,他写诗调侃陈季常“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陈季常也因为苏轼的这首诗变成了“怕老婆的领袖,局内的班头”。“河东狮吼”一时声名大振,流传到现在,成为趣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苏轼让我感觉可亲。
苏轼曾任杭州知州。在这里,他整治了西湖,清除了西湖中的淤泥和水草,留给世人“苏堤春晓”、“三潭印月”、“六橋烟柳”等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不仅是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也是令人神往的美景。这样的苏轼,让人敬佩!苏轼一生坎坷不断,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在那里,他游历赤壁,写下了千古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也许有人不知道苏东坡的大名,可是“东坡羹”、“东坡肉”、“东坡肘子”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尽管命运多舛,可是他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温暖和希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论生活中有多少风风雨雨,坎坷艰难,我们都要像苏轼那样淡泊从容,笑对生活。
缺月挂树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需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天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回望历史长河,中华上下五千年,可谓源远流长,群星璀璨。
数不清多少英雄好汉,数不清多少文人墨客;就有了演不尽的侠骨柔情,写不完的红尘世事。
我倾情于写诗、词之类的文人,他们将诗词与自己的情感融合为一体,最是深沉。我喜欢李白,杜甫;我喜欢朱熹,李清照;但我更钟情的是宋代词人苏轼。
李白潇洒,于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爱国,因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朱熹勤奋,才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李清照忧郁,因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苏轼却豪爽大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令人心为之一震。
他满腔热血,带着男儿的豪气,血气方刚地走上仕途。或许是上天有意捉弄这个有着远大抱负的男儿,仕途之路屡屡受挫。他面对贬谪,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佳句,他顽强笑对人生。
但他不幸,生于宋代这样一个充满脂粉气息的年代,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表象下掩藏的是腐败,而苏轼的性格却与这样的世界格格不入,所以被贬官也是必然的。他的满心抱负被挤压,心中的愤懑无处发泄,只能写词,只好秉烛夜游,只好借天地之悠悠,发思古之幽情,只能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或许这所有经历对于他也是有好处的`,至少赋予了他特别的个性,这样的结果才能让他有缘与赤壁相见,才能做出千古佳文《赤壁赋》。
苏轼,以一个君子的行为生存于世,在宋朝,能做到君子的人恐怕只有寥寥数人罢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是他做人处事的原则,他寂寞着,他惆怅着,他悲哀着,但他始终有一颗圣洁的灵魂。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苏轼只属于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