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精选4篇)

栏目:办公写作

芒种的风俗 篇1

由于华厦地域广阔,东、西、南、北、中虽同处这一时节,但气候特征也多有差异,在我国广大的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区域,其时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民俗称为“黄梅天”。

宋人有诗曰:“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说明绵绵阴雨,导致河满沟平,农民正冒着湿冷披着棉衣在田里作业的场景。此时,不仅热蒸湿动,湿热之气弥漫空中,但也可能裹挟着阴湿之气。

其候有三:即“一候螳螂生,二候鹎鸟鸣,三候反舌生”,意为螳螂头年产的卵已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树梢鸣叫,但那些会学其他鸟叫的反舌鸟都停止了叫声。

芒种的特点 篇2

芒种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这个时候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芒种是谷类作物耕种的节令。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芒种”到来标示着又一轮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芒种节气到底"忙"什么 篇3

芒种是一年之中第九个节气。它的字面意思是,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作的节气。

芒种之后,北方黄淮平原开始进入雨季。此时,如果有大风、冰雹或持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农民无法及时收割小麦,损失会非常严重。

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日照时数减少,雨量增加,偶有低温情形。华南地区则进入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节。西南地区也在芒种时节前后进入了多雨季,高原冰雹天气也逐渐增多。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也称为。

此时,长江流域,华北地区,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芒种是什么作物的成熟季节 篇4

芒种时节,正是北方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芒种时节,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此时麦已成熟,若遇连雨天气,甚至冰雹灾害,会使小麦无法及时收割、脱粒而导致倒伏、落粒、穗上发芽、烂麦场。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

同时也要忙着播种,特别是夏大豆、夏玉米等夏种作物的生长期有限,为保证到秋霜前收获,必须提早播种栽插,才能取得较高产量。

而所谓夏管,是因为“芒种”节气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人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否则,病虫草害、干旱、渍涝、冰雹等灾害同时发生或交替出现,春种庄稼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 上一篇:班规心得体会(精选2篇)
  • 下一篇:立秋民间一般忌讳什么最新(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