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口稀少地区的面积比人口密集地区大得多。世界上的每个大陆都有人口稀少的地区。总的分布范围集中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北部,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南部,非洲大陆的撒哈拉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西部及南极大陆。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中国人口密度仍是在增长,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1999年底,在中国大陆上居住着125909万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中国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30人,且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香港旺角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有13万多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为200多人;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中国人口密度,在计划生育的控制之下,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旧是世界人口大国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人/公顷。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
美国矿产资源开采体系总产值占美国GDP的比例大约为1、5%,其中,金属非金属采矿约占美国GDP的0、4%左右,石油天然气开采约占美国GDP的1、1%左右。之前美国还进口大量石油,约一半的石油消耗需要进口,这意味着美国自然资源提供的原材料价值占美国GDP比例大约在2、5%以内。这些原材料价格中,一部分是劳动与非资源型资本的成本,这意味着自然资源租金占美国GDP的比例更小了,应该不到美国GDP的2%。
什么是自然资源租金,就是拥有自然资源所体现出的价值,自然资源租金一般就是国家是否拥有自然资源价值的全部体现。比如,煤炭的价格中,大部分是劳动力成本,一部分是资源租金。因为煤炭需要开采,需要各种投入。你如果拥有煤田,你可以把煤田出租给别人开发,你可以收取一些租金,这就是资源租金。
某些富裕理论中,一个国家人口密度大了,人均自然资源就会少一些,人均可以获得的资源租金就会少一些。对于美国,资源租金微不足道,有没有资源租金对美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小。如果资源租金占美国GDP的2%,没有资源租金会减少人均2%的购买力,这对人们平均生活质量影响微不足道(只相当于一年的生产力前进带来的效率提高量)。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为8%,资源租金只会影响这8%中的2%,等于0、16%的经济发展速度影响量,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国家人口密度大了,人均资源拥有量确实会少一些,人均资源租金一般也会少一些。但是国家人口密度大了,人口密度经济效应与人口规模效益也会跟着增大。人口密度的提高,有利于在交通、通信等领域节约人均投资,提高运行效益。人口总量大了,有利于增大国内市场,进而有利于企业发展。在保证相同国家安全程度的情况下,人口总量大了还有利于减少人均军事开支。这个影响比较大,世界各国的军事开支占GDP比例的差异很大,各国军事开支一般是在GDP的2%到10%的范围内。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军事开支占GDP的比例很小,一般在2%附近,2000年只是1、22%。而以色列、新加坡等国,人口总量少,而国家的安全需求又非常大,因此军事开支占GDP的比例很大,甚至可以达到10%,这比大部分国家的资源开采产值占GDP的比例都高。
可见人口密度大了,既有缺点又有优点。对于部分国家,优点大于缺点,对于部分国家,缺点大于优点。而对于另一些国家,优点与缺点差异不大。按照现在世界自然资源的价格所带来的资源租金,世界大部分国家人口密度增大带来的缺点小于人口密度增大带来的优点。比如美国、日本、韩国、绝大部分欧洲国家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对于那些石油出口国家,人口密度增大带来的缺点大于人口密度增大带来的优点。
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5万人之间算正常。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建成区人口疏密差距悬殊,人口密度的合理区间,至今仍无权威而又统一的定论。
城市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完备的非农业建设区。较之受土地开发强度、农耕规模等因素制约的城市人口密度,建城区人口密度才是衡量城市繁华度、人口聚集度和经济贡献度的关键指标。
一般把人口的密度分为几个等级:
第一级人口密集区〉100人/平方千米(例如:中国,韩国,日本)。
第二级人口中等区25~100/平方千米(例如:巴西,蒙古)。
第三级人口稀少区1~25/平方千米(例如:蒙古)。
第四级人口极稀区〈1人/平方千米(例如:加拿大,格陵兰)。
也就是100/平方千米算人口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