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记忆法
遇到数学公式较多,一时难于记忆时,可以将这些公式适当分组。例如求导公式有18个,就可以分成四组来记:(1)常数与幂函数的导数(2个);(2)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导数(4个);(3)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4)反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求导法则有7个,可分为两组来记:(1)和、差、积、商复合函数的导数(4个);(2)反函数、隐函数、幂指数函数的导数(3个)。
二、推理记忆法
许多数学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要记住这些知识,只需记忆一个,而其余可利用推理得到,这种记忆称为推理记忆。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只要记住它的定义,由定义推理得它的任一对角线把它平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继而又推得它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
三、标志记忆法
在学习某一章节知识时,先看一遍,对于重要部分用彩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再记忆时,就不需要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看了,只要看划重点的地方并在它的启示下就能记住本章节主要内容,这种记忆称为标志记忆。
四、回想记忆法
在重复记忆某一章节的知识时,不看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大脑回想达到重复记忆的目的,这种记忆称为回想记忆。在实际记忆时,回想记忆法与标志记忆法是配合使用的。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的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5)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两直线平行。
(6)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若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3)面面平行的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线面垂直的性质:平面外与已知平面的垂线垂直的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
判定两平面平行的方法:
(1)依定义采用反证法
(2)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平面平行。
(4)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5)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证明线与线垂直的方法:
(1)利用定义(2)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
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1)线面垂直的定义
(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3)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4)面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判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方法:
(1)利用定义(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x1、x2[a,b],x1x2那么
f(x1)f(x2)0f(x)在[a,b]上是增函数;
f(x1)f(x2)0f(x)在[a,b]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x)0,则f(x)为增函数;若f(x)0,则f(x)为减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2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公式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3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
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
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a)(p-b)(p-c)](海伦公式)(p=(a+b+c)/2)
和:(a+b+c)*(a+b-c)*1/4
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
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r/2
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