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话吧,但是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这句话的,少之又少。因为人嘛,都希望自己十全十美不是吗?而那些不完美的东西,也常常会被排挤和嫌弃。
可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完美无缺的东西存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东西,因为这个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世界。就像太阳会升起,自然也会降落,月亮会变圆,自然也会变缺。这个缺憾法则,就是世界法则、宇宙法则,更是人生法则。
当然,不断追求卓越,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应该去尽力完成的使命,但是不完美和失去,也是每个人一生都要学会接受的事实,如果不能接受失去,就等于给自己的人生埋下痛苦的种子。我国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执着一定会失去的东西,你一定会痛苦。”这句话说的很好,既然每个人一辈子,最后终将两手空空,那么对于有些东西,真的没有必要去执着,去想尽办法弥补。
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断臂维纳斯,她不会讲话,而且只有一只手,然而,让她被世人瞩目的原因,就在于她的这两个缺陷,她的雕像遗世独立,我想,如果她会说话,而且是个健康的人,那么她就不会被人赡养瞩目,只因为,她已经没有了被人当成特点的缺点。
也许,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喜欢片面的美丽,而忽略了精神可嘉的东西。就像残疾人,正因为他是残疾人,他的作为才备受关注,这一点,很多人都需要反思。因为缺点不一定是遗憾,它可以变得美丽。或许,人在世间,转身不一定最懦弱,它也可以被理解为洒脱;失去不一定不再有,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再见不一定不再见,陪伴不一定是拥有;离开不一定最痛苦,厮守不一定能幸福。
很多事情,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更有变成缺点的理由,而上天安排的,都是最适合你的。所以,有些东西失去就失去吧,总比每天提心吊胆好,对于那些不可逆转的遗憾,就放手让它成为过去吧,不必想,不必念,更不必执着想要找回。
人的一生,因为失去,才会出现转机,正因为有转机,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美丽!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酷爱读书,他的富翁朋友就与他打赌,请他住进自己的庄园里,每日独守书房,不能离开房间,一日三餐给他从窗口送进去,时间为一年。如果能坚持下来,富翁许诺将庄园输给他。
一年过去一半的时候,富翁朋友还不信世上还真能有如此书痴,他仍然胜券在握的样子。一年过去了。当那个酷爱读书的人从书房从容地走了出来时,富翁朋友彻底服输了。没办法,他只好履约。可那位读了一整年书的朋友说,谢谢你让我读了那么多好书。读了这些书后,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还要你的庄园干什么呢?说完飘然而去。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受到一种震动。读书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它除了能带给人睿智和思想外,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灵享受。当我们慢慢长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们从自己的感受中知道了,读书确实是一种高级的享受。没有哪一种快乐,能像读书带来的快乐那样悠长和持久。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顽强生命力的民族;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度。
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渐渐狭窄化了。宋人黄庭坚有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读书早已不再是现代人的独一选择。随着网络文化的兴盛,影视霸权的确立,手机短信的风靡,人与书的亲密关系正在面临考验。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阅读已被边缘化,文学经典也备受嘲讽。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有些孩子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书。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黯淡。由此,每位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人们,请时时警醒自己: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我们健全了吗?
春寒尚未褪尽,却有不少花朵已经嗅到了转变的气息,跳跃的春阳闪烁在建平实验的校园中,催促着花儿的绽放。在这诗意的季节里,第二届“建平实验杯同读一本书”活动又拉开了帷幕。通过活动,营造充满书香的校园和家庭,塑造充满书卷气的教师,培养洋溢着书生气的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师生家长可以同读一本书,产生情感的共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同读一本书”的系列活动中,学校、年级、班级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有班级语文课前的“微型读书会”,有“读书小报”评比活动,有读书交流会,作家和学生见面会;建立少年小书库,长期开设阅读课,开展小说联播活动,举办读书征文活动等等。“同读一本书活动”,必将提高每一个建平实验人的生命质量,展现出每一个建平实验人尊严与活力。
在繁杂的工作学习之余,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读过童话佳作吗?它是否唤醒起我湮没已久的童心;面对一本好书,你是否像是面对着一位陌生又亲切的朋友,被那种娓娓叙说的气氛感动着?
春天来了,让一本本好书唤醒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想象,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吧!
张海迪1955年秋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以前快乐,自由,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我在床上了。
张海迪并没有跌倒,在残酷的命运前,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的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所有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翻译了《海边诊所》等十万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从1983年起,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了100万字。
张海迪曾三次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自强不息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人民。1995年亚曾经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妇女大会。
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做有奋斗精神的共产党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