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这样一个记事本,它的外表十分的精美,是一个采用硬皮的精装记事本。本很小,但是很厚。
值得称道的是它的内页也十分漂亮,有很多页都是彩印的,并且每一页的设计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有的是横线,有的是白纸,有的是有一些方框,还有一些是精美的插画,这些图画大部分都是一些欧式建筑、海外的风光,比如说大笨钟或者是泰晤士河等等。
最开始拿到这个记事本的时候,因为我觉得它外观特别漂亮,我一直不舍得用,时间长了反而是把它束之高阁。
又隔了好多年的时间,我又拿出这个记事本的时候,立刻就想起了当年的那些往事,只是在今天的我看来,这个记事本却不具有什么让我收藏的价值了。
于是我就开始大刀阔斧地使用这个记事本,因为记事本其实页面很小,所以我主要是用它来记录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等到我开始书写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记事本原来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用那种普通的水笔,也就是中性笔或者叫水性笔——书写的时候会透到背面去,尽管透的程度不是很大,但或多或少地还是影响了心情。
这样一来当年珍藏这个记事本的心情更是已经像我的快乐一般片甲不留了。
这个记事本走下了我心中为它铺设的神坛,也不再被我束之高阁,就成为了一个最最普通的记事本,每天记录一些小小的事情,因为背面会透墨,有的时候我就一张纸上只写一面,另一面暂时就不写了,再不透的时候再把两边都写上。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一来这个记事本也就得到了使用,可以算是物尽其用了,因为记事本的主要作用就是书写。
我不免想到我们对于某些物品的束之高阁是否也盖过了使用价值的意义呢?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不知道他人会有怎么样的看法。
这就是我的一个记事本的故事。
远处,偶尔依稀的几声鞭炮的脆响,划破了长长的夜空。节日的盛装还未卸去,而春的足音己在耳畔渐渐地清晰起来:那么地柔和,那么地稚嫩,那么地热烈。
我再也不能把自己蜗留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沿袭着以往散步的习惯,和娘亲道了一声,下了楼,走出门去。
节后的街道,依然延续着以往的喧哗。霓虹灯光闪烁,商家的巨幅广告,折射出迷人的流光溢彩。人们三五成群地漫不经心的踏着轻盈的步子,在熙熙攘攘的主街道汇成人流。
自从和母亲在一起过完春节之后,就一直听说滨江大道的河边公园,夜晚的景色迷人。我正想找一个宁谧去处倘徉,让怅然的心绪不再在浮躁与平和中游离。于是,我漫踱着步,穿过了步行街,来到了信江桥头。
沿河一溜弯道,就是淹没在这迷茫的夜色中,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静谧的滨江公园。来时一颗浮躁而绎动的心境,瞬间被这里的夜色所感染。我信步踏上砌有大理石阑杆的小路,悠然前行。
腑首向下望去,一条宽泛的澄碧的溪流,蜿蜒着朦胧的夜色飘然而至。横贯南北的桥侧和沿河两岸一片灯火阑珊。成排成排五彩缤纷的灯光倒影在水中——碧波潋滟,彩光摇曳,构成一幅美妙的绚丽多彩的水中仙境。和着月华如练的夜色,璀璨夺目,异彩纷呈。身临其境,浮想翩翩,仿佛在水天连接中,走进了瑶池宫殿——一个梦幻般的璀璨斑斓的世界里。
我迷离与其中,流连忘返。静静地绱徉在这宁谧的月夜,真切地感受着宇宙的空灵。
许久,我才回过头来。路旁一簇簇一方方排列整齐的花草,齐刷刷地扭着窈窕的身段,仿佛正接受着风的检阅。心中的那一个春天尚未抵达彼岸,而一颗破土而出的稚嫩的尖草,己怯怯地探出头来,窥视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一株,二株……分明听见了它们疯长的拨节声。
对岸几溜几溜黑黑的影子,是影影绰绰的山木。此时,它们在静谧的月华下,或许正在演绎着浪漫。延绵这溪流而伫立在岸的远山,蜿蜒起伏的线条与沿岸柔和的曲线交错缠绵,画面在动静中交融。
此时我遥望着天空,一轮皎洁的盈月挂在空中,正穿梭在几丝羽毛般的浮云里,闪动着深情的目光,一路洒泻下来。蓦回首,身上己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衣。满天璀璨的星星,婉婉地向我眨着眼睛。此刻我心境如洗,随着缓缓流动的江水,沿着恍然的心路走去……
柔和的风轻拂着我的脸,温情的眼眸还在闪烁。
心中的一个念头不竟跃然涌起:那不是春意吗?盎然春意:泊泊而动的溪水,正等待着春潮涌动的那一刻;萋萋的草木正期待着百花绽放的那一天;远处的山林正期盼着让春风来吹绿;细细密密的春雨,把呢喃的燕子来迎回……
所有的一切一切,世间万物都在等待着那一刻——在绿色的希冀里,一展自已一生之中最靓丽的风采……
盘点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让过去的已经过去,我的心境豁然开朗。不论生活是多么的平淡,抑或是多么的热烈,都己成往事云烟。在爱的真实的内涵里感受着生命的真谛,让思念去填满所有的空白。象山冈,象田野,象草木,象流水……它们不都是在默默地守望着、等待着、期望着、奉献着的吗?只要平平淡淡地过好每一天,在忙忙碌碌中做好每一件事。让生活中多一份快乐,少一些忧愁;多一份牵挂,少一丝无奈;多一份期盼,少一点失意……也许平淡的生活,就会平添一份斑斓的色彩。就象那,喜欢文字的人儿一样,还要继续编织着一个文字的梦……
于是,我斟满了一身的春意,踏着渐渐被思绪充实的步子,走出这片朦胧的夜色。
记得第一天上学,我梳着妈妈给我梳的“冲天辨”,兴冲冲地背着书包拉着妈妈的饿手往学校走。在路上,碰见许多送孩子的家长,他们一看见我就说:“个子这么小,能背动大书包吗?”听后我挺直了身体。我那时虽不足90厘米高,可书包是完全能背得动的。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有人送我上学,有一次,妈妈试着让我自己走,可却暗中“跟踪”我。老师知道后,在周一的“卫生纪律大比评”中,在我的名字上贴了一颗大大的红星。
上四年级时,我一个小女孩喜欢上了足球,天天跟爸爸看足球赛,有时还出去踢两脚,嘿!老爸干脆管我叫“儿子”,直到现在还是。
上五年级时,我转学了,临走的那天,我哭了。我的好朋友,以及全班的女同学都哭了。晚上,我坐车去新家时,她们把我送到车站。从那时起,我懂得什么叫不舍之情。
上六年级,妈妈把我送到“净士”来学习,学了一阵,作文有了不少得进步。妈妈说,要一直在那儿学,上中学时作文就不用愁了,还能学会怎样做人。
再见了,老师,我向你们鞠个躬。
再见了,同学,2008年咱们北京相聚。
再见了,美丽得108,愿你永远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