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以前曾看过,印象中这是一本比较实用、让人印象深刻的书。这几年,关于教育自己小孩,我也花了不少心思,但效果总未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小孩的一些好习惯还没有养成。细想起来,在对我儿子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抱着寻求教育良方的心态,我前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这真是一本值得为人父母者细读的好书啊!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 如何让小孩有节制地看电视?
看电视属于被动阅读,对人的发展和成长的作用微乎其微。小孩为什么喜欢
看电视?往往是因为他的家人也很喜欢看电视。如果想让小孩不看或少看电视,家长首先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看电视的冲动。家长不应自己在客厅饶有趣味地看电视,而责怪子女不认真在房间读书。
如果子女喜欢看一会儿电视,那就让他心安理得地看,让他享受这个过程,不要让他对看电视有负罪感。毕竟,适当看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不看电视,也许会少一些和同年龄朋友的谈资。
二、 大量阅读。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阅读不仅能增大小孩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思
维,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有过大量阅读经验的小孩学习的后劲大,学习的爆发力强,能后来居上。尹建莉说:爱阅读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会暂时落后,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赶上来。
三、 自觉性。
孩子写作业需要陪着吗?练钢琴时是否身边一定要有个人看着?这些行为
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有机会主动调整,要经常给孩子制造主动感和成就感。管多了反而效果更差。
四、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考好了不奖励。很多家长会因小孩某次某次考试成绩好就会给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学习其实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奖励多了,孩子慢慢就会以为学习是大人的事情,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些奖励,而忽视学习本身的乐趣。当然考差了也不要批评。
五、细节教育。
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于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外,还要能很善于处理还一些“小事”。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用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六、不要孩子“听话”。
不要孩子“听话”不是要培养不守规矩的野孩子,而是家长不要总是对小孩说:你要听话,你要乖一点,你要听家长的话、老师的话、长辈的话云云。这样说会有两个弊端。一是给孩子一种暗示,你不够好,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二是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反省的机会。长期习惯于听“权威”话的孩子,遇到事情可能没有主见,会有奴性,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不要急。
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很多人都成了急性子。做事情都期望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生是长跑,不要只看起点,要赢在终点。小孩犯了错,是否该马上批评?有很多人说:就是要立刻指出来,以便他及时改正。但我认为,小孩犯了错误,家长马上批评小孩,指出他的错误,可能效果不见得好;更甚者如厉声怒斥,那么效果只会更差。因为家长的斥责和怒骂,小孩就不会觉得内疚和惭愧,心理就会获得平衡,也会失去内省的机会。
八、宽容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会有一些与生俱来难以克服的缺点或不足。不要总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家的小孩比。对于小孩犯的一些错误,如果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必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过程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如果非要说,那就再以后找个时机,看似无意地、随意的、很不经意地指出他的错误。
九、不要追求完美。
“不考100 分”。“不当第一名,争当第二名”。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习水平,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十、要相信孩子。
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成年人对这个世界往往不够信任,比较多疑。具体到教学小孩方面,常有这样的担心:小孩说的话是不是实情?他说谎没有啊?具体到家里的一些事情,往往会怀疑小孩,是不是他干的?等等。其实小孩子内心是很纯洁的,大人越担心他有某些坏行为,他反而会越好奇,越容易让他养成这个坏行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000字:
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向家长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套书,我也第一时间买了回来,从头到尾认真的读了一遍,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尹建莉老师以一个母亲的角度,结合自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为我们阐述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作者讲述的许多案例,在我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熟悉,因为这些场景我和孩子也都曾经碰到过或经历过,所以也引起我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总是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表达对孩子的爱,给予他细致的照顾,恨不得帮他解决所有的困难。可一旦孩子做了让我们不满意的事,我们又总是忍不住大发脾气,给予他严厉的批评或责罚。我们甚至会抱怨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还是不听话,不懂事。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他所需要的吗,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
书中有一段话说的让我特别有感触:如果生怕孩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眼前看是在帮他,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我觉得我就是那个什么都喜欢帮孩子考虑周全的妈妈,总是会忍不住帮他安排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我的安排有时会非常抵触甚至会反抗。
有一段时间我们总是为他早上穿什么发生争执,我为他准备好的衣服他有时并不喜欢,他自己选的我认为不合适,担心他会在学校热了凉了。虽然最后他都在我的强迫下屈服了,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情不愿。后来孩子开始自己在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我认为这是对我一种无声的抗议。我也忍着不再去管他穿什么,即使他穿的不合适也只是提醒一下他,不再强迫他换掉。
有一次天气很冷,我觉得他穿的有点少,但他觉得不冷,我也没有多说,只是告诉他如果在学校觉得冷了可以让老师给我打电话送衣服,后来我确实也接到了送衣服的电话。但从那以后他准备衣服的时候更愿意主动问问我天气,并听从我的建议,我们也再也没有为这类事情产生过争吵。从这件小事我发现只有当家长真正学会了放手,去尊重孩子的意愿的时候,孩子才能学会成长,也能够减少与孩子之间不必要的摩擦。
在培养孩子的品行方面,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去思考: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我们在面对孩子撒谎的问题上,很多时候都是生气地批评、指责甚至恐吓,却很少去思考孩子撒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书中总结了撒谎的两个原因,模仿大人和迫于压力,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其实并不明白撒谎是什么,更多的是大人曾经用假话骗过他们,所以他们也学会了说假话;当孩子懂事后,他知道自己犯错将会得到批评时,为了避免被责骂和处罚,也会选择去说假话。所以我们要学会体察孩子的谎言,找出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
也许有一些家长认为尹建莉老师的理念和方法对自己的孩子不适用,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像圆圆那样的孩子。尹建莉老师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里是这样回答的,没有人专门为你家孩子量身定做写本书,读书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改变,只是生搬硬套,那么一切知识和智慧都是无效的。所以我们读这套书需要把握的是教育的原则和理念,“因材施教”,学会去理解和灵活运用书中的方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因为我们永远找不到一本适用我家孩子的书,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去总结和反思,并进行自我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一次家长会上,陈老师要家长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几年前我就购买了这本书,那时小孩还小,粗略浏览体会不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才发现我和該书作者的区别就在于,作为母亲,作者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精心养大了。更多是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和快乐成长,给了她全部的爱。然而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通过小孩一个月的小学生活,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家长一定要付出时间和心思,小学生的启蒙阶段,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诵读都要和她一块完成,语文要和她一块做,数学要和她一块算,诗歌要和她一块背诵。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快乐学习。诚如书中所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
孩子不愿学习,首先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书中说,“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长爱心不够,只是他们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对。”
陈老师在家长会上还是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上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强调“日有所诵”和“日有所读”,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读了此书我们对孩子的阅读的重要性理解更深了,方知陈老师的良苦用心。书中是这样说的:“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这段时间中午一个多小时,有时是要她睡一会儿,但她入睡有点难,刚睡着又要喊醒她起来上学,她有些不耐烦,甚至说不想上学。后来就不要她睡了,就在床上趟着休息,同时给她诵读”阅读手册“和其他故事书,她对里面的故事都非常有兴趣,听得也认真。我想以后还要培养她自己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孩子的学习和阅读,我非常同意书中的这句话,”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
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作用,就在于书中的故事都是在传递正能量,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孩,是从故事中传导出如何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从书中吸取了营养,不间断地在浇灌孩子的幼小心灵。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如做作业要一心一意,不要打岔,否则所费的时间长,效率低,家长抱怨,小孩还苦不堪言,一肚子委屈。早上起床,我们要求小孩养成一喊就起床的习惯,不要赖床。吃饭时就在餐桌旁吃,不要四处跑。
作者说,”有的孩子认真细致,有的孩子粗枝大叶;有的心灵手巧,有的笨手笨脚;有的孩子从小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精明能干;也有的孩子喜欢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里飞翔,样子宛若梦游……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这本书还要认真读,边读边思考,同时要做到和自己的小孩教育联系起来。人的教育是终生教育,但起点是从娃娃抓起的,我们只有这一个小孩,在她身上寄托了我们全部的期望,要想让她身体和心理乃至学识上都能健康成长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长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要努力学习,跟着小孩一块成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并督促小孩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业和功课,重要的不是认真检查小孩的作业,而是要和小孩共同完成作业,家长才能了解自己小孩的学习状况。才能做到和她共同成长。
看了尹建莉老师撰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真是受益
匪浅!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不同,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正确的教育方法像一把精美的刻刀,将璞玉化为无价之宝;错误的教育方法如一柄锄头,让美玉变成石头。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让我们知道了一个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他。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作文,我
们常常为此而头疼,给他买了很多优秀作文集,
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同时,孩子写作业时,我总
喜欢坐旁边陪着,爱指指点点,嫌她丢三落四,对她严格要求,总认为严师出高徒,这样一直到小学
毕业。现在孩子初中住校了,陪的时间少了,课程也多了很多,总是让自己放心不下,担心她在学
校里不能认真学习,不能主动学习,不会主动思考问题,不能好好照顾自己。读了尹老师的书,看
着她周末回到家认真、主动的完成自己的事,关注她每次都能较好的完成她自己的目标,让我终于
明白和放心了,孩子应该拥有,也已经拥有处理独立自己的事务能力,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主动提
高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享受自己成长和成功的喜悦,促使她更加主动、持续地去获得这种快乐。
尹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我们学
到了很多处理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方法和技巧,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好爸爸,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展示一个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鼓舞和帮助
。
暑假的时候有幸拜读了尹健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知道尹健莉老师写的书在对幼儿教育这块有很大的见解,所以这次的寒假,趁着有时间,又再次拜读了尹健莉老师的另外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完这本书之后,也是感触极深,尹健莉独特的看法,深刻的笔触,道出了很多关于幼儿教育的看法。
就如尹建莉老师之言,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他的成长需要很多的雕琢,而雕琢这块璞玉的人就是与他最亲近的人。其实妈妈在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妈妈是跟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跟他们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虽然父亲的作用也很重要,但是跟妈妈相比,妈妈对于照顾孩子更为细腻,更为照顾的周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爱人的也是妈妈。
我觉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有的时候妈妈也是给孩子信心的最好对象。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都在模仿着。首先尹健莉老师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好妈妈,书中她也是用自己的案例在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做一位对孩子有帮助的好妈妈,虽然也有可能迷茫的时候,但她还是很努力,很坚强的去克服了,成功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好妈妈的力量。最为映像深刻的就是关于圆圆打针的时候,孩子们小时候最怕的事就是打针,每当孩子们听到要去打针的时候,也是不情不愿,会哭,会闹,圆圆也跟大多数孩子一样,害怕打针,去医院也会哭,也会闹,这个时候就需要妈妈的力量,尹健莉老师选择耐心的去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打针,打针一点也不疼的就像蚊子叮一下那样简单。其实孩子会惧怕打针,有的时候是因为孩子给不了自己信心,尹健莉老师就一直在鼓励着圆圆,你一定行,慢慢的圆圆开始接受,也不再抗拒。相信打针也是很多家长比较头疼的事儿,每个月要打的预防针,生病的时候要打的退烧针,挂水的时候要打的针,每次要打针的时候孩子哭的总是那么的让人受不了,很多的妈妈肯定是一开始也是非常有耐心的去哄着自己的宝宝,可是宝宝如果还是继续哭闹,妈妈就会失去耐心,语气中可能就会略带严厉,妈妈们常常忘记了宝宝会抗拒,是因为宝宝没有勇气,妈妈也忘记了要给自己的宝宝带去鼓励,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尹健莉老师就给我们很好的上了一课,不管是已经做了妈妈的,还是正准备做妈妈的人,这本书对于我们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映像。因为是通过自己发生的事儿,把自己当成案例写的,特别会给人感触,也特别容易让人接受,看起来是真实可靠的,而不是纸上谈兵,不牢靠。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需要妈妈的陪伴,很多的妈妈也是忽略着这一点,觉得孩子的成长自己的参与无关紧要,也不注重去和孩子交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这些不关心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孩子特别的依赖妈妈,他们需要妈妈的陪伴,他们需要妈妈的鼓励,需要妈妈给他们信心,妈妈的这一角色真的对于孩子来讲特别重要。有一些妈妈就始终没有注重到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去看看和本书,可以给你很大的启发,你会收获很多的东西,你也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我希望每个妈妈都会陪在孩子身边,陪伴着他们成长,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就可以想到你,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你就在他们身边,在他们遇见一些事没有信心的时候,你依然可以在他们旁边给他们信心,鼓励着他们。不管他们长多大,你都可以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希望每个妈妈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快乐,有意思的童年。
有幸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这个已经当了9年妈妈的人茫然若失,不知道该怎么样来教育孩子了,或者跟着孩子一起长大才是做个好妈妈的最高境界。
或许是因为孩子对我来说来的太不容易,从小开始我们全家就视他会宝,能满足他的尽量满足。后来慢慢大了,发现也养成了他的一些坏毛病,比如:有的时候太不拘小节,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到现在的考试的时候别人都在认真的答题,他老人家却在玩铅笔,估计老师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孩子吧。虽然我对分数看的不是很重,但说起来真的有点夸张吧。从这本书的封面开始我就已经糊涂了,“自由的孩子最自觉”,孩子都自由了没人管了,他怎么可能自觉呢???他想干嘛就干嘛了,他还能想到今天的家庭作业还没做,还能想到晚上要早点睡,明天要早起读书的,还能想到~~~好吧,我承认我的世界里只有这个孩子!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线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虽然我说孩子对我来说是块宝,但我也承认我的脾气不是很好,孩子犯错时我会对他动手,看到他害怕的哭的那副样子,我又很后悔,可是过不了多久,又犯错了,我还是会再动手。我知道孩子只是一只小蜗牛,需要我们牵着慢慢走,让他慢慢欣赏这沿途的美丽风景,也知道教育孩子不能急功近利,可是当他走的比别人慢时,总是想方设法地在他后面推着他走。在大人看来,小朋友的这些难题都是些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些不用脑子想就可以出来答案的题目,可是曾经几时,自己也是这样的孩子,现在做了妈妈却以一个严厉的母亲的角色,仗着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只有等你长大了才能懂妈妈的良苦用心。其实仔细想想,真的很可笑,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到哪一代才能明白这所谓的“良苦用心”啊,还不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虚荣心!还好这一切我醒悟的还不算晚,我的孩子在我的打压之下还没完全被摧残,我还能把他挽救过来,准确的来说是挽救我自己。
我感谢尹建莉老师,也感谢学校让我接触到了这位良师益友,今后我相信在教育孩子,更在教育自己的这条任重而道远的路上我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再让我的孩子因为我所谓的爱而害怕我!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00字:
书香莆田,回到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快两年了。它与时俱进的发展速度,让我不得不用新的目光注视着它。特别是莆阳书房的成立,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里,都有可能看到一幅众人共读圣贤书的场景。
很荣幸能跟随学慧爱俱乐部,在博物馆分馆,和一群热爱学习的父母学习谈论。自己的交流群报名就有20个人左右,加上图书馆报名的人。这是我参加莆阳书房活动,人数最多的一次。看来,在我们这个沿海小城市,愿意为孩子教育学习的朋友还是不少的。这个的确值得欣慰,孩子成长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那么,与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就是最好的教育。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永远大于喋喋不休的说教。
读书会创办者花花老师。特别敬佩她,一颗公益之心,致力于传播正面管教的教育方式,希望更多的家庭受益。
花花老师跟我们分享的是书中关于古诗部分的见解。这是她的分享稿:前段时间带孩子读《唐诗三百首》是我以前买的简单版本,由于认的字不多,孩子兴趣不大。偶然在当当网上发现了这套书,安利这套书后,孩子很喜欢读,里面有游戏和图片容易理解。没有要求他背,就是跟着念一念,然后借着书上的图片和游戏讲解一点。一天念一会儿,几天下来也记住了不少。最喜欢的是《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一边念一边哈哈大笑,觉得好玩儿!教孩子读古诗,不要太功利总想着让孩子背多少,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感受古诗的美。
是啊!读任何书都不能太功利了,不然都是得与失,怎么会快乐。
读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自觉受益匪浅,这本书是我迄今读过的最具实际意义和操作意义的教育书籍,它让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要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
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深深的意识到我与一位合格的好妈妈差距太远,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
一、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作者原文是这样说的:
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担心孩子听不懂,就尽量用通俗的口语来讲。这样做不太好。正确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尽早让孩子接触有情节有文字的图书,从你给他买了有文字说明的图书起,就要给孩子”读“故事,不要”讲“故事。
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真地算是从小开始了,尤其是宝宝的爸爸为帮助孩子养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抑扬顿挫折的用我们感觉宝宝能听懂的语言讲小故事给她听,我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但通过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文中尹老师介绍的好阅读方法才发现,我们这种阅读方法是不好的,因为我们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其实孩子对所有的文字语言学习都是刚刚起步,常时间听”美“的词句到他会用时,自然就脱口而出。所以,在孩子还不能独立读书前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相信付出终会有满意的收获。
二、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作者原文是这样阐述”读字“优于”读图“的原因: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而自如,这就是”读字“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简单陈述。
而漫画、电视和电脑都是以图像来吸引人,尤其电视,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转换和互动,孩子只需要坐在电视前被动接受即可。看电视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多知道一些事,但它的”读图“方式和被动接受性相对于阅读来说,在智力启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学龄前儿童如果把许多时间都消磨在电视前,他的智力启蒙就受到损害。从进入小学开始,他的学习能力就会低于那些经常读书的孩子。
从读了这段文字后让我意识到了该是处理”读图“和”读字“之间的关系时候了。当下社会正处于一个”读图“时代。所谓”读图“就是看漫画、电视或电脑等,是以图像为主的接受信息方式。读图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阅读形成冲击。我做为新一代的妈妈也走入了”读图“的时代,为了吸引宝宝的读书兴趣,所以我给宝宝真地是买了不少的图画书,还有光盘。因为我认为她还小还不识字,如果总是让大人给她讲故事我们白天又没有过多的时间,晚上回家有时也不能全心陪她读书,所以白天的大量时间里是我的妈妈放光盘给她看,可以说她现在正是处在一个十分疯狂的状态中,时刻都要看”巧虎“在她看来有电脑有电视的地方就都可以看她的”巧虎“光盘,现在想想五彩纷呈的图像使宝宝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听“上,而且还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无法使孩子专心感受语言的美。所以她对”巧虎“书的热爱就远不如”巧虎“光盘。
其实我就是喜欢”读图“的人,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我只有三成的时间会拿来”读书“而剩下的时间则是抱着电视看。从我女儿现在的状态来看,她现在正在慢慢适应”读图“被动的接受信息,而不太习惯主动吸收,我想如果长时间以后他在学习上也会慢慢地显现出意志力缺乏。研究资料也表明,当孩子每天看电视三小时左右,读书效率会骤减。这一研究结果也提醒我们的父母,大量看电视将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作为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培养孩子。所以,今后每天晚上或其它时间,当孩子安静下来时,我也要像宝宝的爸爸学生耐心地在她身边富有感情地为她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样既给宝宝树立了好的形象,也鼓励宝宝多读书。
儿童的天性都喜欢阅读,凡那些表现出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要么是家中很少买书;要么是买了书懒得给孩子讲;要么是整天用电视机哄孩子,总之,孩子从小与阅读是隔离的。从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来”读图“而不是”读字“的孩子,他的阅读确实是仍停留在初期阶段,阅读所带来的一系列智力成长也不可能实现。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思维也比较好。
三、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对于阅读的好处,我也是知道的,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长久的阅读兴趣。我不是那种有个性的老师,在我当语文老师的时候我也执著于那些字啊词啊那些考试会考到的东西。我的日常工作都是”被安排“的,学校布置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是个”听话“的老师,虽然学校也有安排阅读时间,但要是学校布置的东西多了,我首先会把阅读的时间挤掉。因为其他工作领导能马上看出来你做了或没做,唯独阅读是检查不出来的。跟家长们交流,我知道很多家长跟我一样把阅读边缘化。不是不重视,而是顾不过来,取舍中舍本求末了。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我们可能连10%的量都达不到。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让我们都有所舍弃吧,不要再计较孩子考试高了几分低了几分,真要我们量化的应该是他们的阅读。阅读的好处从来都不能立竿见影,但真要为了孩子好,不要再挤掉孩子阅读的时间了。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真是一语切中要害。无论是我还是家长,要孩子读书,都带有很大的功利的目的,非要在孩子读书的时候做笔记、复述等等。一旦在阅读中附加了过多要求,他怎能还提得起兴趣呢?
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点评。文章虽然是从妈妈的视角写孩子成长的点滴,却处处透露着妈妈育人的技巧和心机。让我在读过书后感觉到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关键是看我们当家长的怎样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我们每位家长的手里何尝不是一块玉呢?只不过多年后,有人手里的玉变成了艺术品,有人手里的玉因为不会雕琢而变得失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家教类原创书籍,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陪孩子写作业,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任务。孩子上小学后,整个家庭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孩子的生活中开始有了一种叫“作业”的东西,它能带来此后一连串的变化——作业事关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事关未来的升学,升学又决定了事业前途……书中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
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这孩子,如果不学习,还是蛮可爱的。换言之,在学习上,这孩子是不可爱的,是让人头疼的。可是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学生学生,不学习那哪行啊?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平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有的老师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学生和子女,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但尹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记住了,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我想,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家长,用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来教育学生,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