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如何让幼儿学会分享
一、案例背景 那么怎样才能改掉孩子的这种“独占欲”,让他们学会和别人分享呢?就让我们从根源出发,对症下药,让孩子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吧!
三、案例分析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自私这一问题。由于现在的孩子父母多数也是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的孩子更是集众多长辈的爱于一身,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他(她),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家长为了保护幼儿又极少领幼儿与其它小朋友玩,幼儿年龄小刚来幼儿园,还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和感谢,学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跟家人共享。当孩子学会了在他人给予他东西时表示感谢,那么独占心理和行为也就不会在孩子身上滋长。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最初对外界的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的。既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他所接触的外界事物的。专家分析,大约到两三岁以后,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角度看待自己。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所以,扩大孩子的同伴交往范围,确保幼儿有较多的玩伴很重要。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发展和个性成长必不可少。同伴范围有限,幼儿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也体验不到合作和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成长。因此,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减少孩子在交往中的不安全感。可以让幼儿邀请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让孩子在同伴游戏交往中,变得大方得体,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养成孩子关爱他人、谦让友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周围不良环境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处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成人常逗孩子,当孩子手里拿着好吃的东西时,有的父母或其它长辈经常是假装要吃,当孩子给时却不真吃,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好东西应自己吃。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自私行为不以为然,反而觉得是好事认为孩子“从小护东西,长大不吃亏”。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四、案例措施 针对上面争抢玩具的孩子,我们要用心来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这样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的,让他们学会体验别人的情感,通过语言活动中的儿歌、故事、看图讲述等教他们正确的处理方法。教师可以轻轻地跑到幼儿身边,搂住两个孩子,用平和的语气询问他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想玩这个玩具,可是如果小汽车被抢坏了,你们猜小汽车会高兴吗?那我们怎么玩小汽车才会高兴呢?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并让孩子懂得谦让与合作。当老师看到孩子学会分享时,要给予表扬。评价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强化时要重点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针对人,这样幼儿才能产生积极的行为,老师也可以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竖大拇指或轻拍其肩膀、抚摸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更愿发生类似的行为。 1、游戏日中的分享与合作活动:在每周的游戏日里比如,“玩具大家玩儿活动”,让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又如,开展“我是快乐小厨师活动”,让幼儿自己带来物品亲自动手制作水果萨拉、汉堡包、三明治等,并将自己制作的食品与他人分享。再如,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请幼儿来扮演生活中各行各业的角色,让他们从中体会合作与分享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3、开展“一分钟”分享活动。每天晨间活动后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开展分享活动。这一时间,幼儿可以把自己认为自己身边发生的最高兴的事、最伤心的事、最生气的事、最有趣的故事、最逗的笑话说出来与小朋友分享,快乐的事大家会更快乐,不快乐的事大家一起想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分享活动可以给每个幼儿更多精神上的分享机会,而且可以让幼儿明白快乐事大家分享会把快乐变得更多,不快乐的事大家分享会使不快乐变成快乐。 (三)、家园共育让幼儿学会分享。 源 .
.